车被追尾是谁的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汽车被追尾了怎么处理,一、汽车被追尾了怎么处理 1、保留现场认清责任通常在城市道路的追尾事故,基本上承担责任的都是后面的追尾车辆。加上现在提倡事故的快速解决,为了不给交通添堵应尽快将车辆撤离,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追尾一方的你就要立刻“清扫战场”,并乖乖地承担责任,正确的做法是暂时保留现场,并下车与前车司机进行如下确认:前车的刹车灯是否有效(尤其是晚上);前车驾驶员是否有酒后行驾嫌疑;如果是出租车,他是否在禁止停车路段紧急停车。如果前车确实有这些情况的话,那作为追尾一方的你,肩上的责任可就减轻很多了。当然,如果并没有这些问题的话,那事故责任则相当明确,尽快报交警和保险公司,快速解决事故。 2、注意防止二次事故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两辆车发生擦碰或追尾,事故并不严重,但当事者却没有将车辆移走的意思。两边的车辆呼啸而过,当事人却大摇大摆站在马路中央“讲数”,丝毫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其实,这不仅不利于公共交通,更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车主第一时间将事故车辆的位置用粉笔在地上做标记,然后迅速将车辆靠边。打开车辆的应急双闪灯并尽可能远地在车辆后方,摆放反光三角板或反光筒,等待交警处理。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为了保险起见,包括车上人员在内的所有人还应该撤离公路,在防护栏外等候。;二、三车追尾谁负责任如果是第三辆撞击第二辆,第二辆撞击第一辆,那么第一辆车就只有一次碰撞的震感,第三辆车全责。交警会问第一辆车,被碰了几次,一次的话,就第三辆车全责。发生三车追尾责任认定,是由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验后,并结合其他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后得出的。多车追尾,一人无法判定责任,需要提交事故科进行科学分析,车子拖进停车场主要是检验车子的撞痕是一次痕迹还是二次痕迹,这一点和责任划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发生追尾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和通知保险公司。通过交警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调解书。三车的驾照、行驶证、交强险的复印件,向保险公司索赔。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汽车变道被尾车追尾谁的责任
是不是是同一车道驾驶是确定此类追尾事故双方责任的关键,假如说前车是虚线变道,也没有违反出行规则,并在变道以前开启了转向灯示意,并且在事故发生以前前车的车身已经并入了线内,假如后车突然追尾的话,那么则由后车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2020.01.24 247
-
开车追尾,我车被追尾谁的责任
车辆被追尾了,导致车辆受损,交警裁定对方全责,如果没有人员受伤的话,只能要求对方赔偿车辆的损失。其他没有赔偿。可能你觉得车辆受损了,应该有折旧费或者说是贬值费的赔偿,这个是没有的。目前法律也不支持,除
2022-08-30 15,340 -
汽车被追尾,谁的责任?
后车,追尾追尾在大多数的追尾事故中,前车强行加塞 这种车主我们通常称其为“加塞狗”,不管现在的路况到底都堵成什么情况了,依旧是为了图一己之方便强行加塞变道,加塞就加塞吧,更可气的是还错误的判断了自己的
2022-04-29 15,340 -
车辆被追尾谁的责任?
具体由交警划分责任。 1、如是你追别人的尾,即便没有把保险过户,也可以由你得保险公司来赔偿,2021以内,因为这事用交强险来赔的,交强险没过户也能赔,只不过要麻烦点,商业是赔不到了,因为必须过户,还有
2022-08-11 15,340 -
三车被追尾谁的责任
如果是第三辆撞击第二辆,第二辆撞击第一辆,那么第一辆车就只有一次碰撞的震感,第三辆车全责。交警会问第一辆车,被碰了几次,一次的话,就第三辆车全责。 发生三车追尾责任认定,是由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验
2022-08-19 15,340
-
00:55
隧道停车追尾谁的责任
隧道停车追尾责任的划分,由交警根据现场等情况确定。事故的责任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来划分的,是根据双方当事人对发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程度来确定。交警的责任划分结论将会是下列五种责任情形之一,即一方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
10,016 2022.05.11 -
00:57
高速停车后车追尾谁的责任
高速路上停车导致后车追尾的,由停车方负全责,因为交规中明确规定了高速公路上是不可随意停车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之一: 1、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1,829 2022.05.21 -
00:53
前方车辆急刹车造成追尾谁的责任
前方车辆急刹车造成追尾,一般前车都需要承担责任。具体的责任比例,需要交警及受害者选哪个划分。前车的车主无证驾驶,或者有着酒驾和毒驾,在这些情况下,前车都要判全责。前车在刹车以后又发生溜车的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前车也是要负全责的。除此之外,如
4,24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