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孩子随父方生活好还是随母方生活好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子女随父方还是母方生活协议处理离婚家庭的子女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子女随哪方生活。 在离婚之诉中,如果双方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般法院会尊重其协议,但是双方协议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子女对子女正常生活有严重不利的除外。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应该尊重双方协议。 子女不足两周岁如果离婚家庭有不足两周岁的子女,那么考虑到子女较小,更加需要母亲的照顾,有的可能尚处于哺乳期,所以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但如果母方有特殊原因,实际上不能或不愿抚养子女的可以随父方生活。特殊原因主要是指: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等。 子女在两周岁以上离婚家庭的子女在两周岁以上,且双方同争子女抚养权的,法院应同等的考虑双方的情况,看子女随哪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之后子女跟随哪一方生活双方可以协商决定,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请求法院判决。如果双方都想要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按照最有利于孩子的原则进行判决。
夫妻离婚后如果双方协商觉得孩子由父亲抚养的,或者抚养将抚养权判给父亲的,则孩子跟随父亲生活。 如果父亲的抚养条件明显优于母亲,或者双方抚养条件基本相同,但父亲存在下列情况的,则法院会将抚养权判给夫妻: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3)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
-
-
离婚后子女随父亲活还是随母亲生活哪个
离婚后子女随父亲还是母亲生活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扶养条件、教育背景、小孩年龄以及夫妻双方是否存在不适合抚养小孩的特殊情形来判决,抚养权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可以起诉到法院。
2021.02.17 133 -
父母离婚后孩子是随什么生活方式的
父母离婚后,如果子女不满两周岁的,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随女方生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先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来判定抚养权的归属。
2021.04.08 175
-
离婚后父母是随着孩子生活好还是随母亲生活好
夫妻离婚后,如果双方协商孩子由父亲抚养,或者抚养权判给父亲,孩子就会和父亲一起生活。 如果父亲的抚养条件明显优于母亲,或者双方的抚养条件基本相同,但父亲有下列情形,法院将将抚养权判给夫妻: (1)绝育
2021-11-22 15,340 -
离婚后怎么判,孩子随父方生活还是由母方生活
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总原则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子女随父方还是母方生活可以协议处理,离婚家庭的子女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
2022-04-12 15,340 -
离婚后孩子子女就随父亲生活还是随母亲生活
离婚后子女随父亲还是母亲生活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扶养条件、教育背景、小孩年龄以及夫妻双方是否存在不适合抚养小孩的特殊情形来判决,抚养权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可以起诉到法院。 《民法典》
2022-10-12 15,340 -
子女是随父方还是随母方生活?
(一)协议处理离婚家庭的子女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子女随哪方生活。在离婚之诉中,如果双方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般法院
2021-03-20 15,340
-
01:12
男方好赌离婚孩子归谁因男方好赌导致夫妻离婚的,孩子抚养权问题仍应经过双方协商,如果能够协商一致,则在离婚协议中就孩子抚养权问题作出约定后,双方按照离婚协议履行。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女方希望争取孩子抚养权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将孩子抚养权判给女方。男方好赌成性的
662 2022.04.17 -
01:03
父亲有案底孩子户口随母亲有影响吗父亲有案底孩子户口随母亲有影响。父亲有案底,离婚后孩子随母亲,不会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但是如果子女参加公务员考试时或者征兵时,直系亲属有违法犯罪行为是会影响子女政审的。对于孩子户口随谁,并不会消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所以父亲有案底是
25,951 2022.04.17 -
01:34
父母可以随子女落户上海吗父母可以随子女落户上海。父母投靠上海市子女户口所需手续如下:1、申请人的入户申请书;2、申请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申请行为应由其监护人办理,并应出具与监护人关系的凭证及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件;3、入户地房屋产权人,或公房
14,7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