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的概念及特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借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其中,提供货币的一方称贷款人, 受领货币的一方称借款人。 借款合同的特征为: 1.借款合同的标的物是金钱。借款合同的标的物是一种作为特殊种类物的金钱,因此,原则上只发生履行迟延,不发生履行不能。 2.借款合同是转让货币所有权的合同。当贷款人将借款即货币交给借款人后,货币的所有权移转给了借款人,借款人可以处分所得的货币。这是借款合同的目的 决定的,也是货币这种特殊种类物作为其标的物的必然结果。 3.借款合同一般为有偿合同(有息借款),也可以是无偿合同(无息借款)。 4.借款合同一般为要式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的形式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特点是: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民间借贷是一种合约行为;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的权属需明确属于出借人个人;5.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
民间借贷的概念是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 特点是: 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民间借贷是一种合约行为; 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 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的权属需明确属于出借人个人; 5.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
-
债权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和物权不同的是,债权是一种典型的相对权,只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效力,原则上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之关系不能对抗第三人
2021.02.21 610 -
民间借贷的概念以及特点是什么
民间借贷的概念是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特点是: 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民间借贷是一种合约行为; 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 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的权属需明确属于出借人个人; 5
2020.08.03 374 -
司法赔偿程序的概念及特点
司法赔偿程序,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或司法人员的司法侵权行为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后,受害人如何行使赔偿请求权,有关司法机关和法院赔偿委员会如何履行司法赔偿责任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期限。 特定为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非诉讼决定程
2020.02.02 151
-
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特点
可撤销合同是指已经依法成立并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因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有权行使撤销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合同无效或变更相应的合同内容。可撤销合同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
2022-03-28 15,340 -
电子合同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电子合同的概念:在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目的,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所谓电子邮件(Email),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从终端机输入信件、便条、文件、图片或声音
2022-02-15 15,340 -
合伙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一、什么是合伙合同合伙合同是指两人以上互约出资以经营共同事业的合同。合伙起源于家族共有,即兄弟不愿分散财力,共同经营父亲遗留的旧业,因此,合伙是一种古老的共同经营的方式。在古罗马法中,对合伙的性质及合
2022-03-14 15,340 -
借款合同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章的相关规定[1],借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其中,提供货币的一方称贷款人,受领货
2021-04-07 15,340
-
01:00
格式合同的概念
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格式合同的要约向公众发出、并且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期订立该合同的全部条款;制式合同的条款是单方事先制定的;格式合同条款的定型化导致了对方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
1,893 2022.04.15 -
01:08
可撤销合同的特点是什么
可撤销合同有下面三点特点: 第一,可撤销合同不是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意思就是签订合同或者合同的内容不符合合同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当事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签订合同,而非自愿,比如受到胁迫欺诈、由于重大误解或者乘人之危而被迫签订合同,这时候,
901 2022.04.15 -
00:56
故意杀人罪的概念
故意杀人罪的概念是:故意杀人一般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法律保护。 故意杀人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36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