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户口在农村生二胎新政策是啥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城市户口生二胎新政策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市(地)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三)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申请生育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五)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六)夫妻一方是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残废军人的; (七)夫妻一方系非遗传性残疾或者因公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八)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九)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孩子,另一方系未生育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是城镇户口,但是在城镇中没有固定的职业和居住地的,跟随父母在农村生活的未婚人员,允许将户口迁回农村。2、为了进城读书而将户口迁入城镇的,毕业后在城镇没有稳定工作的,也可以将户口迁回农村原籍。3、在农村有宅基地有房屋的城镇户口,在城镇没有固定职业,长期生长在农村的以及配偶和子女,户口可以迁回农村。
城镇户口继承农村宅基地新政策:农村宅基地不能被子女继承,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一般只有使用权。子女有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对于宅基地上面的房屋、附着物属于遗产的,可以继承。如果要建造房屋需要向相关部门依法申请用地审批手续。
-
城市户口转农村户口新政策
1、人口迁移更加自由。实施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选择定居的意愿,按照“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原则,一方面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取消其他前置条件和附加限制;另一方面允许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入乡返乡创业就业的高校学生、
2020.05.16 1,703 -
户口在镇上是城镇还是农村
1、户口簿首页的左上角,户别一栏内,注明是农村户口或者非农业户口(城镇)。 2、如果位于实行了户籍改革的省份,从户口簿上就看不出来了,因此在户口性质上注明的是居民户口,只能到派出所登记的底簿上查到。
2020.01.03 2,963 -
粮农为啥是城镇户口
粮农并不是户口性质,粮农一般是指职业。户口签到学校的时候户口性质发生改变,如果是农村户口迁移到学校以后就会变成城市集体户口,所以城镇户口不用担心会变成农业户口。
2020.03.08 927
-
农村户口生二胎新政策
第十六条夫妻双方系农民,除超用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一)夫妻一方两代系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二)夫妻一方系烈士的独生子女或二等乙级以上残废军人只有一个孩子
2022-02-03 15,340 -
城镇户口二胎新政策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市(地)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
2022-08-12 15,340 -
农村户口生二胎政策
农民户口的公民,生育了两孩,一女孩意外死亡,剩下的也是女孩的情况下,是可以生第二胎的。剩下的是一男孩的情况下,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才可以再生一胎。如果父母双方不是独生子女,就不能再生第二胎了。现
2022-02-08 15,340 -
城市户口生二胎新政策是怎样的
城市户口生二胎新政策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
2022-03-21 15,340
-
01:12
什么是城镇户口什么是农村户口
城镇户口是指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农业户口指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农业人口。计划经济时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2014年起,
6,432 2022.04.17 -
01:16
户口本怎么看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
户口本看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的方式如下:户口簿首页的左上角,户别一栏内,注明是农村户口或者非农业户口。如果位于实行了户籍改革的省份,从户口簿上就看不出来了,因此在户口性质上注明的是居民户口,只能到派出所登记的底簿上查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
31,480 2022.05.11 -
00:53
农村户口怎么交城镇医保
农村户口交城镇医保的方式如下:想要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农村居民可以去村委会申请参加,如果之前已经参保只需要缴纳参保费用即可。参保人员可以在办理参保手续的地方,直接缴纳参保费用即可。现在也有很多地区支持线上缴纳参保费用了,参保人员可通过当地医保
8,20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