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被骗了还要承担还款责任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以上对方的行为,属于“套路贷”违法犯罪行为,涉及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罪名,这类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一、对外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名义招揽生意,与你签订借款合同,制造民间借贷假象,并以“违约金”“保证金”等各种名目骗取你签订“虚高借款合同”“阴阳合同”及房产抵押合同等明显不利于你的合同。以网络借贷为名,要求申请人事先支付所谓的“验资费”、“保险费”、“押金”等。二、伪造银行流水,刻意造成你已经取得合同所借全部款项的假象。三、肆意认定你违约,并要求你立即偿还“虚高借款”。四、是恶意垒高借款金额,在你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对方介绍其他假冒的“小额贷款公司”或个人,或者“扮演”其他公司与你签订新的“虚高借款合同”予以“平账”,进一步垒高借款金额。五、敲诈勒索“索债”,谎称对你诉讼等实现你交付钱财的目的。遇到以上情况,均注意首先拒绝对方的一切支付款项的要求,保持冷静,注意诈骗、敲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识别与防范,保障自身资金安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网络贷款逾期不还会被债权方进行起诉,要求其还款,并可以要求法院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也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其消费并影响其征信。
卡号填错,这几个字一出,诈骗无疑,百分之百诈骗,无一例外。很多人一看卡号错了,就总觉着自己有责任,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心理。银行卡号错了,正常思维是让你填对。而不是转了一大圈以后管你要钱,别忘了你是借钱的。这就是利用你的需求来诈骗你。
-
网贷不还诈骗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
网上贷款不偿还诈骗要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2022.04.16 478 -
网贷不还诈骗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网贷不还诈骗要承担法律责任。构成诈骗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0.12.22 176 -
贷款人不还款要承担什么责任
借款人不还款需要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具体来说,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如果对债权人造成损失的,还应对承担对损失的赔偿责任。
2021.04.02 171
-
网上贷款被骗了要不要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从银行贷款逾期不还,可能承担对你不利的法律后果,主要有: 1、银行通过诉讼后,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查封、变卖你的抵押物或者其他财产; 2、如果你有执行能力,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裁定,你可能涉嫌拒不执行
2022-08-19 15,340 -
网上贷款还不了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网络贷款逾期不还会被债权方进行起诉,要求其还款,并可以要求法院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也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其消费并影响其征信。
2022-10-12 15,340 -
网贷被骗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网络有风险,贷款需谨慎】敬告对各类网上贷款、投资类感兴趣的朋友们:在形形色色的贷款、投资类广告面前,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任何吹嘘无抵押网上小额贷款的都是欺诈,是陷阱!这是不可能的。凡是要贷款
2022-02-10 15,340 -
还清了还要承担还款责任吗
你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还要看你证据体现。 2011年9月你与李某签订还款协议说明的是160万还清,但是否包含这70万说不清楚。 你需要对70万已经还款的事实进行举证,否则你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022-01-18 15,340
-
01:55
丈夫借钱不还妻子需承担还款责任吗关于夫妻离婚时债务的承担问题,有以下三种情况:1、以夫妻双方的共同名义出具的借据,或者夫妻双方共同求借的借款,不管该笔借款用于何处,都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对其均有全部清偿的义务。除此之外,一方假借配偶的名义共同借款的,如果债权人
1,709 2022.04.17 -
00:57
欠网贷没还被起诉了怎么办欠网贷没还被起诉了,首先了解清楚对方起诉状的内容,以及对方所提交的证据材料。然后看受理的法院是否有管辖权,如果受理法院没有管辖权,可以向法院递交管辖权异议。如果确实没有管辖权,那么法院会将案件移动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如果不得以要通过诉讼途
4,409 2022.05.11 -
01:04
出纳被骗400万承担多少责任出纳被骗400万承担了多少责任,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严格要求劳动者根据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实质是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全部转移到劳动者身上,这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来说,显然有失公允。所以酌定出纳承担公司10%的损失。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
2,22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