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话扰民应该怎么处理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在邮政营业场所、快递企业营业场所出入通道或者邮政设施周围设摊、堆物,妨害用户使用邮政服务、快递服务或者影响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通行;(二)扰乱邮政营业场所、快递企业营业场所正常秩序;(三)冒用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名义,或者伪造、冒用邮政专用标志、邮政用品用具生产监制证以及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普遍服务专用车辆和快递车辆的认定证件;(四)私自开拆、隐匿、扣留、毁弃、盗窃、倒卖他人邮件、快件或者撕揭邮票;(五)非法拦截、强登、扒乘、扣留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妨碍从业人员收寄、运输邮件、快件;(六)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住户扰民的处理办法如下: 1、向对方提出要求减少噪音,注意和对方交流要和气; 2、寻求物业处理,协助解决居民纠纷; 3、拨打12369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投诉,或联系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或110协商解决。 居民区的噪音标准应控制在45分贝-55分贝之间,超过这个标准的音量,即属噪音扰民。
间噪音扰民可以打环保热线投诉,也可以报警,反映扰民情况。居住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医院、疗养院、学校、图书馆、幼儿园、老年公寓、机关、科研单位所在的区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点保护区域。法律另有其他规定的应当依照其规定。
-
投诉手机店,应该打什么电话
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如果无法解决,12315会提供给您解决思路,而且12315电话直接打到市里边,然后再分到各个区,您可以继续拨打 12315,提出无法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请求再次协助处理。
2020.09.29 3,293 -
扰民应该怎么处罚?
向公安机关或环保部门投诉,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四十一条本法所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2020.07.16 376 -
邻居嫌扰民应该怎么处理
邻居扰民的,可以首先和邻居进行交流沟通,制止其扰民的违法行为。如果无效的话,可以向物业管理公司投诉,要求其解决扰民的问题。如果都无效的,可以选择拨打110让警察来处理。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失职行为,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2021.10.12 2,835
-
电梯噪音扰民应该怎么处理
第一,如想维护自己权利,必须先测量出具体的声音分贝的。 建议先与物业协商,要求物业维修电梯,排除干扰。 第二,按规定,居民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应超过55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
2022-03-20 15,340 -
手机扰民怎么处理办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在邮政营业场所、快递企业营业场所出入通道或者邮政设施周围设摊、堆物,妨害用户使用邮政服务、快递服务或者影响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通行
2022-03-16 15,340 -
起诉电话骚扰怎么处理
起诉电话骚扰:电话骚扰属于违反治安管理法,可及时报警,警方根据其具体情节予以处罚。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
2022-04-20 15,340 -
遇到骚扰电话怎么处理
看到你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人我真是很无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是来插个嘴。凡事骚扰人绝对是有原因,你看看是跟人发生什么矛盾了,还是什么。如果是因为小的纠纷,我建议您找下对方好好谈谈,如果事情不大,建议您
2022-03-20 15,340
-
01:18
新民法典小三应该怎么处理如果小三只是单纯的介入别人的婚姻,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当事人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但若小三对当事人构成了民事侵权的,当事人有权请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另外,如果小三构成重婚的,涉嫌重婚罪,可能受到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重婚罪的构成要件
2,483 2022.04.15 -
01:09
手机被偷了应该怎么样办手机被偷了的处理办法如下:首先,应当报警处理,向警方求助,争取通过警方把手机找回来。报警时应当详细将手机被偷的经过等告知警方,让警方多掌握相关线索,以便于更好地侦破案件。手机被偷若数额达到当地刑事立案标准的,警方会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若未
1,885 2022.05.24 -
01:06
电话诈骗案立案后怎么处理首先,立案后警方会展开侦查活动,用来调查犯罪情况,电话诈骗警方会采取一定的技术侦查方式,并有可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传讯问、拘留等强制措施。其次,警方会经过侦查,对于办案机关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并会
2,27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