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期间生育津贴还需要支付产假工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缴纳了生育保险,劳动者产假期间领取了生育保险支付的产假津贴的,用人单位不需要再支付劳动者产假工资,因为生育津贴就是产假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给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生育津贴的,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产假工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晚婚晚育的,具体延长多少天,需要查看所在城市的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产假工资与生育津贴不是一回事。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职工不可以同时享受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
-
-
产假期间生育津贴怎么付
支付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的方式为: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女职
2020.11.23 87 -
假期产假期间工资和生育津贴一样吗
产假分为法定产假和各地自行奖励的产假,而产假期间的待遇为: 1、法定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按正常工资待遇支付工资。 2、
2020.09.05 58
-
领取生育津贴后生育的,不能享受产假的,还需要支付产假工资吗
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缴纳了生育保险,劳动者产假期间领取了生育保险支付的产假津贴的,用人单位不需要再支付劳动者产假工资,因为生育津贴就是产假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给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生育津
2022-04-04 15,340 -
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怎么支付?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
2022-10-13 15,340 -
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怎么支付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
2022-11-16 15,340 -
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如何支付
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
2022-03-13 15,340
-
01:08
小产生育津贴怎么报销小产生育津贴的报销如下: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死亡证明; 3、生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 4、携带准备好的材料,到购买社保所在地办理即可; 5、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仅限女方生育
7,830 2022.04.17 -
01:39
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产假是指,女职工在生育过程中依法享有的假期待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我国女职工分娩后,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而怀孕期间,可以享受15天的长假。产假期间女职工的福利待遇,需要按照产前和产后来进行区分。分娩前,女职工享有15日的产
20,135 2021.04.25 -
01:04
工资7000可以拿多少生育津贴工资7000可以拿多少生育津贴,每个地区的规定都是不一样的。生育金是按照个人工资以及缴费基数来计算的,想要知道具体金额必须要知道缴费基数。如果缴费生育津贴低于工资的,由企业承担,其计算公式为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根据相关法律规
9,385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