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到期没有了利息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借贷合同到期,没有约定利息视为借贷期间没有利息,但到期后可以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算;2、违约金条款同时有效,但总计不能超过年利率的24%。3、依据为《最高法发布民间借贷案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以上是对约定违约金没约定利息的相关解答。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合同到期利息不明,视为不支付利息。虽然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但是这并不影响债权人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还款期间的利息。
一、借贷合同关系中,没有约定利息的,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非自然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单位间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三、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人民法院不予干预。
-
借款合同没有约定利息怎么办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所以,可以要求你朋友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支付超过还款日期期间的利息。
2021.01.13 194 -
借款合同到期后利息怎么算?
借款合同到期后利息的计算是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借款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逐笔计算利息。
2021.03.01 244 -
借款合同到期后利息怎么算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中对利息有约定的,按约定;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2021.03.27 169
-
借款合同没有约定利息利息怎么办
借款合同未约定利息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2021-10-31 15,340 -
借款合同到期利息怎么算
借款合同到期利息根据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计算,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为限。 没有约定的,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既未约定借期内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可以主张借款人
2022-07-24 15,340 -
借款利息到期没还利息怎么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借款到期未还,逾期利息按照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对逾期的贷款,从逾期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清偿本息为
2022-06-05 15,340 -
借款合同到期后借款利息怎么算?
借款合同到期后,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
2022-06-11 15,340
-
01:04
借条上没有写利息怎么办如果借条上没写利息的话,一般是视为双方之间没有就借贷约定利息,也就是说此时债务人是没有义务支付借款利息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
1,235 2023.01.04 -
01:05
借条中没有利息怎么算按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作约定或约定不清楚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也就是说借款人不用支付从借款当天起到起诉当天止之间的利息。但是,从起诉之日应认为是催告之日,即借款人开始逾期还款之日,所以,借款人从起诉当天起到借款还清时止,
1,676 2022.04.17 -
01:20
借款合同丢失了怎么办借款合同丢失了的处理办法如下: 1、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协商签订一份新的借款合同; 2、债务人不配合签订的,则债权人可以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借贷事实的存在。如下列证据: (1)借款时的录音、录像资料; (2)借款时在场第三人的证言; (3)通过手
693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