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为什么因轻信广告购物与实际效果不符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最终与现实不相符。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商家消费欺诈,其实商家是否属于消费欺诈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确定的,不能单凭消费者的感觉。首先需要明确知道的一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也就是说消费者如果遇到消费欺诈是可以要求赔偿的,而且最低赔偿金额不低于500元。那么如何认定消费欺诈就成为关键了,严格来讲,虚假宣传并非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同时在这些条款中还涉及到两个相关的概念:“虚假广告”、“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建议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售房广告如果是开发范围和相关设施与实际明显不符,是可以退房的。法律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构成要约。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可以要求退房。
商品房广告宣传与实际不符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虚假宣传对买房者造成的损失。商品房广告宣传中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由此对买房者决定订立合同以及商品房价格有重大影响的,视为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开发商违反该内容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
商品房广告与实际不符怎么退房
售房广告与实际不符,在通常情况下是可以退房的。因退房产生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凭样品买卖的,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与样品及其说明的质量相同。因交付房屋不符合规定的而导致解除合同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2021.03.23 187 -
房屋宣传广告与实际不符怎么办
房屋宣传广告与实际不符可以主张赔偿。如果该虚假宣传信息对买房者的购买意图产生重要影响,或者是该信息对房屋的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房地产商需要承担虚假宣传对买房者造成的损失。
2020.01.24 196 -
房屋实际情况与广告不符怎么办
如果广告内容属于要约的,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开发商在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中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为要约。
2021.04.20 116
-
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最终与现实不相符的,消费者是否属于消费欺诈
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最终与现实不相符。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商家消费欺诈,其实商家是否属于消费欺诈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确定的,不能单凭消费者的感觉。首先需要明确知道的一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
2022-04-27 15,340 -
如果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 最终与现实不相符的, 商家是否属于消费欺诈
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最终与现实不相符。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商家消费欺诈,其实商家是否属于消费欺诈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确定的,不能单凭消费者的感觉。首先需要明确知道的一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
2022-04-16 15,340 -
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最终与现实不相符,商家是否属于消费欺诈
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最终与现实不相符。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商家消费欺诈,其实商家是否属于消费欺诈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确定的,不能单凭消费者的感觉。首先需要明确知道的一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
2022-04-19 15,340 -
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最终与现实不相符的,商家是否属于消费欺诈
消费者因轻信广告购物,最终与现实不相符。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商家消费欺诈,其实商家是否属于消费欺诈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确定的,不能单凭消费者的感觉。首先需要明确知道的一点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
2022-04-09 15,340
-
01:12
开发商的广告与实际不符如何处理我国《民法典》规定,开发商的广告的内容如果具体并且确定,那么就视为要约。如果可以证明开发商广告宣传的内容,对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买受人购买房屋的决定,存在事实上的重大影响,那么可以认定广告成立要约。如果开发商不按照广告宣传的内容,进行交付就构
2,567 2022.04.17 -
00:56
网购与实物不符法律网购与实物不符法律规定如下: 销售者应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真实信息,网购的实物与图片不符或者相差较大的话,消费者是有权要求退货的。 消费者只要保存好相关的交易凭证就可以向商家要求退货,同时退货的邮费应该由商家承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
5,926 2022.05.11 -
01:12
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怎么办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的处理办法如下: 1、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如果有发放记录等证据证明企业发放的工资与劳动合同的工资不一致,一旦发生纠纷,仲裁机构和法院会支持以实际工资为准; 2、如果要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的,劳动者需要提供实
1,059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