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起诉孩子抚养费法院会判决不要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一般情况下,这些事实能够通过庭审调查的程序查明,具体操作时应着重调查以下三个内容: 一是被抚养子女的人数及子女的实际情况,因为被抚养人数量和实际情况的不同,最终参照标准适用的比例也不同。如果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高于20%—30%,但最高一般不得超过50%。 二是抚养人的具体收入情况,被抚养人是否有固定收入,收入是多少,都需要在庭审中具体查明。对于无固定收入的,须查明抚养人当年总收入的情况或是抚养人所从事的相同行业平均收入情况。 三是对特殊情况进行查明,如一次性给付全部抚养费的,需要对抚养人是否具备一次性给付的条件进行审查。对以财物折抵抚养费的,需查明一方当事人是否属于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的情况,等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起诉离婚,当事人提出抚养费诉求的,法院会判决抚养费。但是抚养费的给付金额和给付时间,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再由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判决。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相关诉讼请求的,法院基于不告不理原则,一般不会判决抚养费。
不抚养子女如果构成遗弃家庭成员,起诉离婚法院会判离。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离婚制度。
-
起诉离婚期间孩子抚养费法院会不会判离
离婚孩子抚养费法院应按下列方式判决: 1、一般按照夫妻双方约定进行判决; 2、双方约定不成的,由法院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即按父母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
2021.04.20 206 -
起诉离婚不要女方出抚养费法院会判决吗
法院不会依据一方不需要另一方出抚养费而直接判决孩子给到一方抚养。一方向法院起诉离婚,要求争夺孩子抚养权的,若女方存在不利抚养情况,例如:有重大疾病无法治愈等,法院会判决男方来抚养;对于子女抚养问题,一般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判决孩子的
2021.01.22 127 -
起诉离婚不给孩子抚养费法院会怎么判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可以在协商催告后随时起诉。根据法律规定,请求支付扶养费是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可以先进行协商,进行催告,催告后仍不支付扶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021.02.08 93
-
起诉离婚法院会判决抚养费吗
离婚纠纷诉讼中,当事人如果提出抚养费诉求的,法院就会列为诉讼请求来处理。 子女的抚养费数额,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2023-01-15 15,340 -
法院判决离婚要孩子抚养费吗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1、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
2021-07-20 15,340 -
起诉离婚不给孩子抚养费法院会怎么判?
他想知道一方不给抚养费法院会怎么判,可以看: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
2022-08-19 15,340 -
起诉离婚法院会如何判决孩子的抚养权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
2022-11-08 15,340
-
01:04
起诉离婚孩子抚养权一起判决吗
夫妻二人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解除夫妻关系,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是否会一并判决,需要看夫妻二人是否已经对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协商一致。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1、如果夫妻二人对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已经协商一致,那么法院不会对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做出一并
531 2022.04.17 -
00:48
起诉抚养权孩子要去法院吗
通过起诉的方式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是需要去法院的。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通过诉讼方式离婚的,法院在判决准予双方离婚的时候,会对于孩子的抚养问题一并判决。法院一般是判决抚养权归一方,所有另外一方可以探望孩子,并且要支付孩
1,174 2022.04.15 -
00:48
离婚后要孩子的抚养费怎么起诉
离婚后要孩子的抚养费,起诉的规定如下: 1、如果是协议离婚,协议中约定抚养费的,那么可以根据协议起诉对方,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且抚养费一般需要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最高不
24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