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没交社保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没有交社保: 1、正常情况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不需要提前三个月申请。正式员工只要提前三十天申请,就可以离职,不存在违约问题。 2、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导致劳动者损失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或者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补缴。 发生以上情形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没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怎么办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办社会保险手续,或者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但由于用人单位欠缴、拒
2020.01.12 234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没交社保怎么办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没交社保劳动者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赔偿。而且法律谷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0.06.17 211 -
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交社保怎么办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0.09.09 498
-
未签劳动合同没交社保怎么办?
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处理,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一、用工单位未与你签订劳动合同,自用工的第二个月起应当支付你二倍工资;二、用工单位未为你办理社会保险,要求他们为你被办;三、基于用工
2022-04-04 15,340 -
未签劳动合同没有社保怎么办
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处理,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一、用工单位未与你签订劳动合同,自用工的第二个月起应当支付你二倍工资;二、用工单位未为你办理社会保险,要求他们为你被办;三、基于用工
2022-04-04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没交社保怎么办
1、工作满1年以上的,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属事实劳动用工关系,应从你入职起第二个月支付你双倍工资。不能以此为理由不缴纳社保; 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社保手续、缴纳社保费是其法定的义务,用人单位不
2022-03-20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没交社保怎么办?
签劳动合同不买社保的,劳动者有以下解决方式: 1、解除劳动合同,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2、要求用人单位补办社会保险手续; 3、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并申请解决。只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就必须为劳动
2022-05-25 15,340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107 2022.04.17 -
01:12
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公司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而针对公司的不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 1、劳动者
1,004 2022.06.15 -
01:02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公司请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定期限内企业仍不签订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在首次用工之日起,就有权请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受一月或一年期限的影响。劳动者首次
2,62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