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费者恶意不退货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等要求,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的,应承担民事责任。这里所说的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是指经营者明知自已负有退货等义务却不及时履行或没在充足理由拒绝履行该义务,致使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实现的行为。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正当退货要求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的,是一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要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消费者也可依行政程序解决争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赔偿损失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此项规定体现了行政机关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据此,消费者在请求退货而供方不理睬的情况下,可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申诉,请求对经营者予以行政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恶意投诉诽谤后,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直接报警处理,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予以刑事拘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核实事实、固定证据。在遇到顾客投诉时,企业处理投诉的相关负责人应当找到与投诉内容相关的业务部门; 2、适时寻求公权力介入。企业作为国家的纳税主体,在履行了纳税人义务后,也有权利享有国家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 3、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
-
消费者购物退货商家不退款怎么办
消费者遇到卖家无正当理由不退款时,如与商店协商和解未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不经协商直接向消协投诉。 12315消费者投诉应该具备的内容 应该向消费者协会书面投诉,有些消费者协会也可以接受传真方式的投诉。 应该有明确的投诉对象,即被
2020.08.23 1,775 -
卖家恶意欺骗消费者怎么办
首先,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其次,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
2020.06.19 188 -
卖家恶意欺骗消费者怎么办?
首先,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其次,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
2021.09.16 173
-
如果消费者不退货怎么办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等要求,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的,应承担民事责任。这里所说的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是指经营者明知自已负有退货等义务
2022-04-17 15,340 -
如果消费者无故不退货,消费者该怎么办?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等要求,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的,应承担民事责任。这里所说的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是指经营者明知自已负有退货等义务
2022-04-18 15,340 -
消费者退货商家不退款怎么办
消费者遇到卖家无正当理由不退款时,如与商店协商和解未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不经协商直接向消协投诉。 12315消费者投诉应该具备的内容①应该向消费者协会书面投诉,有些消费者协会也可以接受传真方式
2022-04-10 15,340 -
消费者恶意索赔怎么办?
结合实际情况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022-10-28 15,340
-
00:50
恶意拖欠货款怎么办
债务人恶意拖欠货款,债权人追讨货款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而不能实施违法的行为,债权人追回货款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首先,如果债务人有能力清偿的所欠货款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以追回货款; 2、其次,债权人如果与债务人协商
716 2022.11.21 -
00:58
债务人消失恶意逃债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护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如果债务人消失、恶意躲债,拒不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债权人可以积极通过法律,保护债务的实现。具体来说,债权人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并提供债务人的具体信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立
972 2022.04.17 -
00:52
恶意欠钱不还怎么办
债权人面对恶意欠钱不还的债务人,一般是很难通过协商沟通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的。所以,债权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要求债权人偿还借款。根据法律规定,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债权人应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起诉之前,
489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