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是什么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涉嫌骗取贷款罪,但如果没有采取欺诈手段,则不属于刑事案件,银行应通过民事诉讼索要。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本罪的法定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10年5月出台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下称《规定(二)》)第二十七条规定,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等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的,以及其他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以上简称“四种情形”),应予立案追诉。 3、保证人为借款提供的贷款担保为不可撤销的全额连带责任保证,也就是指贷款合同内规定的贷款本息和由贷款合同引起的相关费用。保证人还必须承担由贷款合同引发的所有连带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法定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不同于贷款诈骗罪。
-
骗取贷款罪是什么罪?
构成骗取贷款罪的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申请贷款采取了欺骗手段;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通常是贷款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2020.07.24 619 -
骗取贷款罪是什么罪?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 1、主观要件:主观上必须为故意; 2、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3、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4、客体要件:客体是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2020.02.18 117 -
骗取贷款罪是指什么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骗取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的,实际
2022.04.15 605
-
什么是骗取贷款罪,骗取贷款罪法律后果是什么
构成诈骗贷款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1-12-21 15,340 -
骗取贷款罪是什么罪
涉嫌骗取贷款罪,但如果没有采取欺诈手段,则不属于刑事案件,银行应通过民事诉讼索要。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022-05-10 15,340 -
什么是骗取贷款罪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020-12-28 15,340 -
骗取贷款是什么罪
这个应该是诈骗罪,而且还是利用职权的。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2-01-22 15,340
-
01:30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区别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2,430 2022.11.21 -
00:55
骗取贷款罪怎么判刑
行为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即构成骗取贷款罪,应当对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行为人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的犯罪情
1,126 2022.04.17 -
01:07
骗取贷款罪判几年
我国刑法对骗取贷款罪,规定了两个法定量刑幅度。 1、第一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具有其他严重的犯罪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第二是如果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具有其他特别严重的犯罪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710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