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限是多长时间是指什么时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取保候审的申请程序与执行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没有时间限制。但聘请律师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的时间是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律师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后7日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并且提出了保证人或者能够交纳保证金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同意,并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除涉及国家安全类案件外,均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取保候审期限是十二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如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等待审判、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调查、起诉和审理。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等待审查,监视居住期满的,应当立即解除等待审查,通知有关机构。
-
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时限不超过12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2020.03.15 125 -
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一、取保候审流程如下: 1、申请。申请主体是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
2022.08.03 2,703 -
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及缴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
2020.07.29 167
-
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期限是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都有权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人民法
2022-05-24 15,340 -
取保候审期限是多长时间
在刑事诉讼中,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拘留期限超过一审法院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保释候审。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申请保释候审。保释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性
2021-12-25 15,340 -
取保候审期限是多长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六十七条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第八十九条
2022-03-24 15,340 -
取保候审后的取保候审期限是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每个具体案件的期限,则要根据案情的需要,或更短期限即可办结,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022-08-27 15,340
-
00:57
取保候审时间多长取保候审时间多长,要根据具体的案件办理时间来确定,具体如下: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2、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适用取保候审。
4,764 2023.01.19 -
00:54
取保候审多长时间开庭取保候审后,一般是3个月左右开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不得中止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时,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传唤被告人,同时通知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
959 2022.07.06 -
01:16
取保候审需要多长时间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中的一种,是指公检法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
3,26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