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没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退税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的规定,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但我们的合同是在新政策颁发之前签订,此营业税到底应由谁支付? 未有约定,按法定。卖方。 2在法律上是否有卖方认为的柄着公平的原则双方支付的说法。 若达成协议,可以按双方支付。 3由于合同定于2005年7月15日交房,此合同是否已经属于甲方违约,此合同是否应该继续履行? 若买方主张履行,可以诉讼。 4甲方认为没有及时交房是因为我没有把余款付清,但我认为是甲方一直不愿意支付营业税导致我没有办理贷款手续而无法付清余款,这个过错应该如何定义? 要看具体情况,双方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对方违约。 5买卖双方是否可以协商停止合同而不追求任何一方的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凡是已经认定为是普通纳税人的企业,必须要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不是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不可以申报进项税额抵扣的。普通纳税人在正常的经营中没有规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期限,但是已经被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纳税人,必须要及时缴纳并注销,包括空白的专用发票和专用发票的存根。
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决定方式具体如下:一般纳税人都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小规模纳税人,免税单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之类,由于无法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一般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
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量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量刑如下: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处罚。
2020.08.22 125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虚开别人发票、虚开自己发票、虚开他人发票、介绍别人虚开发票的行为之一,违反相关规范,给国家造成损失。处罚标准: 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022.01.26 565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行为人不如实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种舞弊行为,行为人如果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0.06.25 534
-
如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打开开盘软件输入用户名,密码进入到开票软件当中,点发票管理,进入到发管理界面点击发票填开选择一下要填开的发票种类(专用发票或是普通发票),选择后双击图三带有发票号的小暗条,这时打开的就是发票界面了。
2022-05-04 15,340 -
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开具?
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按下列规定开具:1、项目填写齐全,全部联次一次填开,上、下联的内容和金额一致。2、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填写有误,应另行开具专用发票,并在误填的专用发票上注明“误填作废”四字。如专用
2021-05-28 15,340 -
如何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普通发票丢失,发行发票的公司可以复印原件,向双方所在地税务机关发行证明书。(1)丢失普通商业发票:首先,让发票人向税务局报告丢失,税务局处理后,一般发行违章停车票和行政处罚意见书,然后复印存根和记账,
2021-10-23 15,340 -
什么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是指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虚开发票行为。包括虚开或者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它发票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 出口
2022-04-01 15,340
-
01:35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如何量刑
根据我国《刑法》中相关规定可以知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1、如果犯罪嫌疑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构成犯罪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2、如果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数额较大或
1,001 2023.02.18 -
01:15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怎么量刑
根据我国《刑法》中相关规定可以知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如果犯罪嫌疑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构成犯罪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第二,如果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数额较
64,763 2022.04.17 -
01:16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如何处罚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处罚标准: 1、犯本罪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2、涉嫌专用发票数量较大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根据相关司法解
1,26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