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法律是否允许民间借款

法律是否允许民间借款

2022-10-03 22:09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湖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03回复

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实践中有不少债主误解民间借款不能收取利息,所以利息只在口头约定,而没有写进借条中。事实上,法律规定民间借款双方可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范围内约定利息。法律依据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不予保护。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按规定,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不得计算复利。规定复利的,复利部分无效。但,实际中很多民间贷款都是有复利的,具体处理的时候,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

律师普法更多>>
  • 民法实施过程中是否允许民间借贷
    民法实施过程中是否允许民间借贷

    不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实施,在此之后一切违反国家规定的利率上限的约定均无效。

    2021.04.05 101
  • 法律是否允许担保人起诉借款人
    法律是否允许担保人起诉借款人

    法律允许担保人起诉借款人,如果因为借款人没有按时偿还借款,担保人按照约定承担了其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借款人追偿,此时担保人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所以可以起诉借款人。

    2021.01.26 121
  • 债权转让是否是民间借贷是否允许?
    债权转让是否是民间借贷是否允许?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是可以的。只要双方达成转让协议,就可以进行债权转让。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民间借贷债权人转让债权后,应该书面通知债务人。债务人接到通知后就应该自觉履行对第三人的债务义务了。

    2021.03.20 187
专业问答更多>>
  • 法律是否允许民间借款的,法律允许民间借款利息的计算

    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实践中有不少债主误解民间借款不能收取利息,所以利

    2022-04-19 15,340
  • 法律是否允许民间借款利息计算?

    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实践中有不少债主误解民间借款不能收取利息,所以利

    2022-04-11 15,340
  • 法律允许民间借款利息的计算

    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实践中有不少债主误解民间借款不能收取利息,所以利

    2022-03-25 15,340
  • 民间借贷是否允许复利

    民间借贷允许复利,但是复利中所计算的前期利息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如果超过的,对于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的复利。

    2022-06-0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企业之间允许相互借款吗 00:58
    企业之间允许相互借款吗

    企业之间允许相互借款。 对于融资贷款业务,不具有贷款经营范围的企业不能从事放贷业务,企业之间借贷为违法行为。但在实践中,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高、审批慢,导致企业因临时资金短缺而无法及时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民间借贷便提供了便捷渠道,故由于形

    4,469 2022.10.03
  • 民间借贷是否合法 01:12
    民间借贷是否合法

    民间借贷只要与法律规定的条件相符合,即合法。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行为,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中,有约定要支付利息的,那么借款的利率必须要遵守规定。同时,民间借贷的利率,能适当的超过银行的利

    5,421 2022.05.11
  • 隐形股东在法律上允许吗 01:03
    隐形股东在法律上允许吗

    隐形股东,从法律上来说是隐名股东,也是实际投资人,是指按照书面或者口头协议,来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 隐名股东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当隐名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将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隐名股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

    893 2022.05.2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