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用人单位可以扣除或者代扣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是,用人单位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扣除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2、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它费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它费用。
-
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工资吗
用人单位可以在以下情形代扣劳动者工资: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其他。
2020.05.01 146 -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代扣工资
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工资。工资个人所得税、各项社保费用、法院裁定要求代扣的部分均可由用人单位从工资报酬中代扣;同时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按照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2020.12.07 118 -
单位可以代扣工资吗?
可以。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2020.08.10 186
-
用人单位可以扣除或者代扣劳动者工资吗
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是,用人单位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扣除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
2022-04-23 15,340 -
用人单位可以扣除或者代扣劳动者工资吗?
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是,用人单位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扣除劳动者工资。 1、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
2022-03-28 15,340 -
用人单位可以代扣或者随意扣职工工资吗?
(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一)用人单位代扣的个人所得税;(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
2022-03-23 15,340 -
用人单位可以克扣或者代扣劳动者工资吗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代扣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所称的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指用人单位对履行了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劳动者,不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其工资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
2022-02-14 15,340
-
00:59
用人单位违法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需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的本人工资。公司辞退员工必须要具备法定的情形,经过法定的程序,否则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不具备法定理由,不遵守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关系的,都是
2,052 2022.04.17 -
01:07
罚款可以税前扣除吗罚款不可以税前扣除。刑事法庭对单位作出的罚金判决,是不允许税前抵扣的,此外还包括各行政单位,对于企业作出的行政罚款,也不能在税前先进行扣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对不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其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3,694 2022.05.11 -
01:17
合同违约金可以扣除吗合同违约金可以扣除吗合同违约金可不可以扣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1、可扣除。若对方对于是否违约等没有意见的,可直接扣除违约金。在双方对于违约行为的构成、违约责任等约定较清楚时,可扣除对方应承担的违约金; 2、谨慎扣除。双方对于违约行为
3,92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