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争议仲裁必须要交纳什么材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首先,申请人是劳动者的,需要提交: 第一,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原件,并按被申请人及第三人人数提交副本; 第二,申请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 第三,有委托代理人的,需签订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及权限,同时提交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或资格证明等; 第四,被申请人(用人单位)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第五,与请求事项有关联的证据材料及证据清单,并按被申请人人数+1的数量提交副本; 其次,申请人为用人单位的,需要提交: 第一,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第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第三,有委托代理人的,需提交加盖单位公章的《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权限),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第四,被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第五,与请求事项有关联的证据材料及证据清单,并按被申请人人数+1的数量提交副本。
1、仲裁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劳动争议需要先仲裁后诉讼。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3、单位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是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必经程序。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单位单位调解委员会解决,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劳动争议必须先仲裁吗?
劳动争议是要先仲裁: 1、劳动争议需要先仲裁后诉讼。 2、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劳动争议纠纷,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到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到法院起诉的必经程序。
2020.04.28 439 -
劳动争议必须先仲裁吗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于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15天起诉到法院。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
2020.08.05 161 -
劳动仲裁必须要证据材料吗
劳动关系争议仲裁需要考勤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等证据;劳动报酬争议仲裁需要劳动合同、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证据;其他。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
2020.01.24 125
-
劳动争议必须要劳动仲裁吗
发生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是向法院起诉的前置程序,不经劳动仲裁不能起诉。 但是仲裁之前可以协商或调解,协商成功,或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就不用再申请仲裁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劳动争议调解
2022-11-29 15,340 -
劳动仲裁必须要提供什么材料?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登记表原件1份。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原件2份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劳动仲裁应准备: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新一代身份证请复印双面)。 被申请人注册登记资料复印件1份(打印之日起一个
2022-04-13 15,340 -
劳动仲裁必须要提交哪些材料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准备:劳动仲裁申请书、劳动合同、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以及主张相关赔偿的证据如工资条,住院证明收录等等材料。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
2022-04-01 15,340 -
劳动仲裁必须要哪些材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被告是自然人的,提供其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或常住人口信息登记卡或暂住人口信息卡;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的,则应当提供工商局或其他
2022-03-27 15,340
-
01:02
去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劳动仲裁需要以下资料: 1、劳动者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 2、劳动仲裁需要仲裁申请书、身份证以及复印件、相关证据复印件、证据清单和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等资料; 3、劳动者需要在从辞职那天算起的一年时间
4,740 2022.04.17 -
00:5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如下: 1、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原则上是一年之内提出仲裁的申请,这是一般时效; 2、特殊时效:欠薪加在职,时效不受限。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且纠纷又只限于拖欠劳动报酬,就属于欠薪加在职,那么劳动仲裁不受一年
3,553 2022.04.17 -
01:04
劳动争议仲裁有效期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仲裁前置。也就是需要先向仲裁委员会的申请进行仲裁,之后如果对仲裁的结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仲裁需要在诉讼时效内提出。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
4,8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