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上班时间被人不小心砸伤头部,去医院检查的费用是对方当事人先付的。请问申请下来的钱是否用还给对方当事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你好! 先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完后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项目可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工资、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只有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才能得到。买了工伤保险由保险赔付,没买的话由公司全额赔付。 申请方式: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直接向法院申请。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应当提交破产申请书和有关证据。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以及鉴定人是回避适用的对象。因此,证人并不适用回避制度,不可以申请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人回避。
-
庭审时是否可以申请调取对方当事人掌握的证据
庭审时不可以申请法院调取对方当事人掌握的证据。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
2022.04.06 408 -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侦查人员提出申请的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侦查人员提出回避申请的,公安机关应该在收到回避申请后两日内作出是否回避决定;情况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可以在收到回避申请后五日以内作出决定。
2020.02.23 197 -
-
申请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对申请人的损失是否应当赔偿被申请人的全部?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诉讼保全的申请人,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担保(如法院未责令担保,也可以不担保);对诉前保全的申请人,民诉法规定其应当提供担保。我们知道,申请财产保全的目的是确保被申请人将来能履行裁
2022-01-24 15,340 -
对驳回再审申请的,当事人是否应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最高人民检察
是的,应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被法院驳回后,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而检察院提起抗诉的,应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提出。所以,对于被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再
2022-03-04 15,340 -
申请人在执行期间, 向法院申请的价款支付, 是先由申请人还是先垫付
原则上需要你被申请人支付,但是一般情况先都是申请执行人先垫付。追加共同执行人,追加案外第三人为执行案件的共同被执行人,一般应向执行法院的执行庭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如案件较为复杂法院还应
2022-01-20 15,340 -
当事人申请侦查人员回避的,对不同的案件办案人员是否需要回避申请
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当事人认为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及其他办案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办理案件的,都可以提出申请,要求该办案人员回避。当然,在刑事诉讼中,并不是当事人一提出申
2022-02-15 15,340
-
00:55
如何对付欠钱不还的人对于欠钱不还的人,债权人除了要求债务人支付应还的借款本金及约定的利息外,还可以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债务人支付逾期利息。对于欠钱不还的人,债权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起诉的过程之中可以申请将债务人的财产一并进行保全。如果知道对方有
2,749 2022.04.15 -
00:58
怎么对付借钱不还的人对借钱不还的人可以及时催收、通知对方,也可以与对方协商,但逾期不还的,可以准备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判决后,对方当事人仍拒不偿还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对方当事人有能力执行判决,拒不执行的,涉嫌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起
1,236 2022.05.11 -
01:14
碰到欠钱不还的人怎么对付朋友借钱不还的对付方法: 1、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债权人在借款期限到后,提醒对方尽快清偿债务,也可以约定或者订立新的延期偿还合同; 2、债务人拒不还款,双方协商无效的情形,债权人可以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
5,64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