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医保政策破局了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全民医保的含义,一是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第二是我们要有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最好能够少生病,不生病,这是最好的,那么这个里头说的,人人享有的全民医保,就是指政府必须建立或举办让城乡所有公民都能参加的医疗保险,使所有的人患病之后都能从政府举办的医疗保险制度那里得到帮助,所有人群不分地位,身份,性别,地区,收入一律平等,这才叫做全民共享。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据悉,全国范围内的全民医保试点方案破题在即,全民医保方案有望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在向大会提交的《尽快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建议》的提案中,专门提到我国现在医疗保险覆盖面小的问题。我国有13亿人中,只有2亿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险,加上1.7亿农村地区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总共只有3.7亿人口能享受医疗保险,尚有近10亿人口无医疗保障。正是因为没有达到全民医保,所以才让老百姓直接感觉到看病贵、看病难。在美国,看病同样也很贵,但美国人都有医疗保险,所以他们就不觉得看病贵了。因此,要想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医疗保险体系。全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方案》明确,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医保政策异地就医政策
医保政策异地就医政策包括: 1、降低两类人员自付比例:降低转外就医人员的自负比例,由之前的个人先自负20%降低到个人先自负10%。降低为异地安置别按人员,没有办理异地安置、抢救的参保人员的自负比例,由原来的50%降低到30%。 2、取消三项
2020.11.01 384 -
民政局全国联网吗
1、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目前全国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实现了婚姻登记信息省级联网。同时,全国联网试点,北京、上海、陕西三地的婚姻登记信息已实现了共享。 2、法律依据:《婚姻登记条例》 第二条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
2022.11.07 1,560
-
全民医保政策破局之后
全民医保的含义,一是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第二是我们要有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最好能够少生病,不生病,这是最好的,那么这个里头说的,人人享有的全民医保,就是指政府必须建立或举办让城乡所有公民都能参加的医
2022-03-22 15,340 -
破产企业职工医保政策
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只有大病医保,没有基本医疗保险,是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当地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补足当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可以不缴费享受职工医疗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七条参加职工
2022-07-24 15,340 -
国家对民进医保政策
(一)扩大覆盖面,尽快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主要措施:一是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的基础上,争取2010年统筹解决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
2022-03-22 15,340 -
城镇居民医保新政策
参保对象不变:凡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小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且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中,一定条件指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年龄超过18周岁的人员,或是具有本市
2022-06-23 15,340
-
01:12
居民医保全国通用吗
居民医保不是全国通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
4,922 2022.05.11 -
00:53
医保新政策2021年最新
2021年医保最新政策如下: 1、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将二合一; 2、大病医保报销上限将大幅提高; 3、医疗费用越高将获更多医保支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5,208 2022.04.17 -
01:04
职工医保停了怎么转居民医保
职工医保停了,转居民医保的方式如下: 1、先办理职工医保停保手续。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辞职后,已由单位经办人员为其办理了停保的,可直接申请参加居民医保; 2、到所居住社区社保处办理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参保时需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
38,94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