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履行劳动合同规定义务赔偿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方没有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可采取如下办法应对: 1、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对方履行合同内容 2、如果不想与对方合作,可以发出解除合同通知 3、必要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4、如果希望对方履行合同,可以通过媒体曝光、发律师函等。 5、诉讼,要求赔偿。
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例如不按约定向劳动者及时支付工资的,可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则按应付工资的零点五倍到一倍的标准来加付赔偿金给劳动者等。
-
民法典规定不履行劳务合同可要求赔偿吗
《民法典》规定不履行劳务合同存在违约情形的可以要求赔偿。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2021.02.28 170 -
民法典规定不履行劳务合同可要求赔偿吗?
不履行劳务合同可要求赔偿。不履行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守约方是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的。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赔偿,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因合同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
2021.03.24 112
-
公司不履行法定赔偿义务
1、公司结业不按照法律规定赔偿的,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
2023-07-26 15,340 -
《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依法不履行劳动合同义务怎么赔偿
收集证据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
2022-03-29 15,340 -
劳动合同公司不履行怎么赔偿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
2022-04-14 15,340 -
不按劳动合同履行工资义务怎么赔偿
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发工资义务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
2023-07-06 15,340
-
00:48
分公司不履行合同义务怎么办
分公司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可以追究分公司的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如果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的数额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分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1,185 2022.04.17 -
00:57
不履行合同怎么赔偿
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有违约金的,可以按照合同赔偿违约金。若是没有协议的,赔偿金额应当等于违反合同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取得的利益;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造成另一方损失的,其损失赔偿额为损失额;由于违反合
559 2022.04.25 -
01:30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公司如果是违法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应该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通常是按员工在本公司工作的年限,工作每满1年,则需要向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员工工作满6个月以上但未满1年的,则按照
2,71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