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上有约定合同起诉地区的法院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仲裁法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因此,如果在有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仲裁协议无效的条件。
是的,但前提是约定的法院不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问题的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多份合同需要约定在同一法院法院起诉
合同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当两个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时候,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
2020.03.20 177 -
合同上约定的仲裁是否还可以法院起诉
仲裁法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因此,如果在有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向法院起诉,
2020.01.08 142 -
合同中要约按法律规定合同有约定吗
合同要约邀请法律规定是发出邀请后撤回没有造成损失是不用担责的。要约邀请是一种预备行为、当事人处于订约的准备阶段,这并不是要约邀请是事实行为的理由。要约邀请只是作出希望别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2021.01.02 151
-
合同约定可以在起诉方所在地法院起诉的约定有法律效力吗
合同约定可以在起诉方所在地法院起诉的管辖该约定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十条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
2022-04-17 15,340 -
合同约定可以在起诉方所在地法院起诉该约定有法律效力吗
合同约定可以在起诉方所在地法院起诉的管辖该约定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十条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
2022-04-24 15,340 -
合同的约定可以在起诉方地所在地法院起诉吗?
合同约定可以在起诉方所在地法院起诉的管辖该约定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十条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
2022-04-13 15,340 -
合同约定可以在起诉方所在地法院起诉的管辖该约定有法律效力吗
合同约定可以在起诉方所在地法院起诉的管辖该约定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十条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
2022-03-24 15,340
-
01:38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最新法律规定,就是我国在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但是在民法典正式生效之前,合同法仍然有效,因此我国合同法也是合同违约金的有效法律依据之一。根据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金就是指,合同双方
1,790 2022.04.17 -
01:18
法律上合同违约金是多少违约金是由双方商量来做决定多少钱。一般是根据双方预测的因一方违约可能带来的损失大小来确定的。发生一方违约后、守约方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时,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发生的损失,守约方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
1,211 2022.04.17 -
01:03
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之后,合同的相关问题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合同解除的程序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法律后果等。法律规
2,05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