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签了劳动合同。13年直接转为挂靠外包公司。是否可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补缴养老保险申请流程如下: 1、个人应填写补缴承诺书和申办单,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向存档机构提出补缴申请。 2、存档机构应于每月25日前初审。通过后,对于补缴时在存档机构正常和非正常缴费的人员要分别填写补缴明细表和汇总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一并上报所属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审批。 3、社保经办机构审批通过后,在系统中录入缴费人员的补缴明细,并生成补缴汇总。与存档机构申报的补缴明细表和补缴汇总表数据核对一致后,转基金收缴财务岗做收款处理。基金收缴财务岗应于每月28日前生成银行扣款信息。审批未通过的,将相关信息反馈存档机构。 4、个人应于提交补缴申请的当月28日前将补缴费用足额存入个人扣款账户中。当月审批已通过的补缴于次月1―5日由社保经办机构委托银行扣款。次月18日前财务回款成功后,个人可查询账户情况。未成功的,将相关信息反馈存档机构。由于个人原因造成扣款失败的,个人应按照以上流程重新提出补缴申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可以直接起诉,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该先申请劳动仲裁。 另外单位自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刚签了劳动合同,就不想干的,是可以辞职的。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机动车挂靠与挂靠公司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驾驶员与车辆挂靠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需要根据互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机动车挂靠营运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经营方式,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定义,所以,严格来说,车辆挂靠运营情况下驾驶员与被挂靠单位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2020.07.26 175 -
签了劳动合同不想做了直接走是否可以
签了合同,虽可以辞职,但口头随便辞职不可以。辞职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3天通知单位。另外,和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辞职,单位同意了,可以立刻解除劳动关系。
2020.11.01 343 -
应届生是否可以直接签劳动合同
应届生能直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020.04.11 144
-
交通事故直接挂靠公司出了交通事故直接挂靠公司不承担责任
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第三条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由挂
2021-12-03 15,340 -
挂靠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
2022-03-17 15,340 -
员工请假去外地了,劳动合同是否可以直接签?
除非劳动者有客观上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合理原因,比如单位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不在公司所在地,可能请假去外地了无法及时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单位一方,应当在劳动者入职一个月以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
2022-02-14 15,340 -
和公司签了劳务合同,可以直接和公司签劳动合同吗?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劳动者只能与用人单位或者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不能同时签订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
2021-11-18 15,340
-
01:12
签了劳动合同直接走人会怎么样
签了劳动合同就意味着,劳动合同要发生法律效力。这时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没有通知用人单位直接走人,劳动者造成单位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
3,156 2022.04.17 -
01:20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劳务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也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而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劳务合同相对于劳动合同,较为自由,不仅体现在用工上,在辞职上
12,558 2022.04.17 -
00:57
工程挂靠是否合法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建设工程合同与其他合同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设工程的承包人需要具备建筑施工企业资质,不具备该资质的企业不可以做承包人。除此之外,具备承包资的承包人也不可以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也不可以将本企业的名义借给其他不
1,4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