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危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是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共同承担,单位占大头,个人占小头。新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新劳动法新增了处罚条款,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还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数额,新劳动法第四十七条作了详细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不为员工缴纳社保,违背劳动法律的规定,不缴纳或不按规定缴纳都是违法行为,均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预或者拒绝。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代缴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缴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5%o的滞纳金。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工承担滞纳金。
职工的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缴纳,用人单位带齐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相关核准执业证件;参保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单位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未给员工缴纳社保的,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不缴纳或不按规定缴纳都是违法行为,均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此种情形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补交社保,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020.11.30 172 -
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什么保险
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是法律上的强制义务,而且是双方的法定义务。包含五类保险,具体如下: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失业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
2020.05.22 371 -
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属于工资吗
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费、社保、公积金、职工教育经费、离职员工补偿金等。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
2020.03.22 525
-
用人单位为不为员工缴纳社保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是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共同承担
2022-04-14 15,340 -
用人单位不为员工缴纳社保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是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共同承担
2022-04-06 15,340 -
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吗?
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是法律上的强制义务,而且是双方的法定义务,劳动关系的双方对此不可协商变通。 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员工可随时向劳动监察举报要求用人单位缴纳,处理结果
2022-04-18 15,340 -
用人单位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如何维权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是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共同承担
2022-04-12 15,340
-
01:15
员工挂靠别的单位缴纳社保
员工挂靠别的单位缴纳社保是可以的。但是存在以下不好影响: 1、员工需要全额承担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的费用,那么缴纳金额会比较多; 2、员工在出现事故之后如果是属于工伤范畴的,可能会存在纠纷; 3、挂靠单位代缴存在单位没有缴纳或者少交的风险;
14,841 2022.05.11 -
00:56
没有单位的人如何缴纳社保
没有单位的人缴纳社保的方式如下:个人可以缴纳社保,个人缴纳社保,只能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这两部分。具体流程如下:个人缴纳社保可以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上社保;参保条件:城镇户口或农转非户口;办理地点:当地社区街道的社保服务点,或区县一级的社保局
3,094 2022.05.11 -
00:54
单位缴纳的医保如何使用
医保卡单位缴纳的部分是统筹基金,单位缴纳的统筹基金,主要使用途径是: 1、员工支付住院医疗及部分门诊大病费用; 2、支付范围包括,门诊普通疾病的医疗费用; 3、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和门诊特定项目基本医疗费用; 4、起付标准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
18,00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