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被告和原告权利是一样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双方离婚的诉讼中,原告和被告的权利是平等的。当事双方都有为自己辩解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案件是民事案件的一种,其实原告和被告没有根本区别,只是先到法院起诉的就是原告,应诉的就成了被告。 起诉原告与被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起诉自己的诉讼请求应当也证据,否则法院就不会支持,被告反驳也需要证据,否则法院也不会支持的。
-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
第一,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和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原告起诉。第二,被告一般是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如果复议维持的,被告是原机关和复议机关,复议改变的,那么被告是作出改变的机关,委托组织作出的,那么被告是委托的行政机
2020.04.30 501 -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必须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
2020.10.26 210 -
和被告一样的离婚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一、起诉。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需要承担诉讼义务。 二、审理。审理,是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
2021.01.26 333
-
原告和被告的诉讼权利有哪些?
1、原告享有的诉讼权利 (1)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提出、撤销、变更和放弃诉讼请求; (3)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费。 2、被告享有的诉讼权利 (1)提起答辩和反诉; (2)承认和反驳原
2022-12-25 15,340 -
民诉中的原告原告和被告各有哪些诉讼权利
1、原告享有的诉讼权利 ( 1)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2)提出、撤销、变更和放弃诉讼请求; ( 3)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费。 2、被告享有的诉讼权利 ( 1)提起答辩和反诉; ( 2)承
2022-10-18 15,340 -
离婚诉讼原告和被告的区别
1、离婚案件是民事案件的一种,其实原告和被告没有根本区别,只是先到法院起诉的就是原告,应诉的就成了被告。起诉原告与被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起诉自己的诉讼请求应当也证据,否则法院就不会支持,被告反驳
2022-11-13 15,340 -
民诉中的原告和被告各有哪些诉讼权利
1、原告享有的诉讼权利 (1)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提出、撤销、变更和放弃诉讼请求; (3)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费。 2、被告享有的诉讼权利 (1)提起答辩和反诉; (2)承认和反驳原
2022-06-12 15,340
-
01:04
怎样查原告起诉被告欠款金额
要查询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的,如果是被告本人想要查询的,因原告起诉时会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材料后会将起诉状副本交给被告。被告就可以在起诉状上,看到原告起诉自己的欠款金额。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直接关系到诉讼费用数额
1,847 2022.04.17 -
01:18
诉讼离婚被告不出庭要怎样办
一般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出庭,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缺席判决,即被告不到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仅审查原告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的事实,视为被告方放弃质证、抗辩的权利。人民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概率极大。但离婚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到庭,人民法院不能适用缺席判决
878 2022.04.17 -
00:58
起诉异地被告原告要去异地吗
起诉异地被告原告一般要去异地。一般需要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解决。通常都是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起诉。特殊情况符合下面法律规定可以原告所在地起诉。根据相关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
3,79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