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签了劳动合同能马上离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可以马上离职,应该完成交接,按正常离职流程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如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的,刚签的劳动合同想办理辞职,在试用期可以依法辞职,只需要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递交辞职的通知,在正式工作期间则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递交辞职通知,这种辞职不需要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只是尽到法定告知义务。
1.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应从劳动合同签订时,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文体上签字之日起计算。2.签字日期与合同约定的日期应是同样的。3.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生效的日期,则应以合同约定的日期为生效时间。4.劳动合同成立、生效,并不代表劳动关系成立,劳动关系是从用工之日起才成立。
-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能马上走人吗
没签劳动合同的辞职不能马上走人,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辞职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辞职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020.11.29 184 -
未签订劳动合同辞职能马上就走吗
不能马上走。劳动者应当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提前三天通知,期满后才可以离职,否则应当支付给公司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赔偿。劳动者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2020.11.27 179
-
签订了劳动合同能马上辞职吗?
除用人单位同意,或者具有法定过错的情形之外,不能马上走。 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者可以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合同。 一、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
2022-05-03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能马上辞职吗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
2022-04-13 15,340 -
签订劳动合同能马上辞职吗
根据原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022-08-18 15,340 -
劳动合同签订后能马上辞职吗
除用人单位同意,或者具有法定过错的情形之外,不能马上走。 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者可以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合同。 一、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
2022-04-19 15,340
-
01:34
如果签合同发现上当了怎么办
虽然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成立之后就会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成立的合同,都能够具有完整的法律效力。严格意义上,签订合同时候发现上当,包括以下情形:1、第一种就是被欺诈的情形,也就是说,对方当事人以虚假的身份或者能力表示,导致自己相信他的虚假权利外观
1,375 2022.04.17 -
01:00
双方同意离婚能马上离吗
双方同意离婚是不能马上离婚的。现在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是有三十日的冷静期的。离婚冷静期,又称离婚熟虑期,是指在离婚自由原则下,婚姻双方当事人申请自愿离婚,在婚姻登记机关收到该申请之日起一定期间内,任何一方都可撤回离婚申请、终结登记离婚程序的冷
6,341 2022.04.17 -
01:20
劳动合同如何续签
劳动合同履行期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遵循严格的续签程序,劳动合同续签流程具体如下: 1、发出续订劳动合同意向书,征求劳动者的意见如果用人单位需要续订劳动合同,应当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的一定期限内通知劳动者,征求劳动者的意见; 2、双方当事人协
309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