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向用人单位支付产假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不得无故扣除或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法定节假日、婚丧假和社会活动期间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
如果公司欠钱是正常的民间借贷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协商方式:如果他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该种方式比较便捷,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保障。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种方式有执行力的保证,但是用时较长。 3.支付令:债权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来索要欠款。该种方式成本较低,但是容易失效继而转入诉讼方式。 如果公司欠的是劳动者的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2.劳动仲裁。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向法院起诉。劳动者有欠条的,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欠条、起诉状及副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支付欠款,但是单位仍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自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用人单位不支付加班工资应该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
2020.03.27 145 -
单位不支付工资应该怎么办
单位不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应该与其协商,要求单位要合理期限内向其进行支付;如果单位拒绝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去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去提起诉讼。
2020.09.07 112 -
拒不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应该怎么维权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应当采用下列方式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找调解组织调解;依法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不服仲裁裁决后,依法去人民法院起诉。
2020.04.26 104
-
产假上班工资应不应该由单位支付
产假期间应用人单位按原薪水支付。《女工人特别保护限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工人怀孩子、生育、哺乳降低其薪水、予以辞掉、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七条女工人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能够休假15天
2023-09-01 15,340 -
工作期间应该怎样向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1、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代货币支付。 3、企业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
2022-11-05 15,340 -
病假单位应该支付工资吗
如果是急症,确需要病假的,用人单位应当许可。并按照病假对待。
2022-11-02 15,340 -
用人单位应该如何给职工支付病假工资
职工病假工资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支付。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七条、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9条规定,用人单位职工病假工资
2022-04-08 15,340
-
00:59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主动表示不续签原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
1,589 2022.04.17 -
00:47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什么意思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意思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因为经济补偿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情形的,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无需支付经济
1,736 2022.05.11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4,02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