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是必须要立刻结算工资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律规定,在具备相应的法律条件时,公司可以依法辞退劳动者,但是辞退劳动者的同时,需要办好相应的离职手续,交接好社保关系并及时支付未支付的工资以及相应的补偿金。但实际中有些公司以员工有过错为由辞退之后,也不肯支付工资,纯粹是想将工资抵劳动者的过错,这样属于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在实际中公司辞退劳动者时可能不会立即结算工资,而是双方协商到公司统一发薪的日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及时发薪也是合理的。但是过了这个时间还是不肯支付工资的,那么劳动者需要注意及时采取下面的手段维权: 1、先试试找公司协商 在跟公司发生工资纠纷之后,如果不想把关系闹僵,或是浪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那么建议最好还是和平地找对方协商。要是你觉得困难的话,在协商的时候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跟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可以找个人来调解 如果你公司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还是不履行的,那么,你还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去劳动部门投诉反映 公司单方面辞退员工并且不支付工资的,属于违反劳动法律的规定,因此在经过上述途径处理之后还不肯遵守法律规定的,现在你最好是及时去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公司的违法行为。 4、直接去申请劳动仲裁 要是按照上面的解决途径,对方还是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你现在还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开除是立刻结清工资。公司在辞退员工的同时,一般应该立即发放工资的,是在员工离职之前一次性给员工支付所有的工资,即便是因为员工自身的过错被辞退的,除非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员工的过错给公司造成了实质经济损失,否则不能无故克扣员工的工资。
依法应该在离职当天结清工资,被公司开除了,可以要求公司立即结清工资。离职时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一次性结清的。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减。但如果用人单位是通过银行卡发工资的,并且双方约定了发薪日,那么即使是离职了,在下一个发薪日支付也是合法的。
-
开除必须当天结清工资吗
原则上开除必须当天结清工资,对此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但是实践中,可能会在公司规定的工资发放时间内计算工资。
2020.07.20 172 -
开除是立马结算工资吗
开除是立马结算工资,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并且被开除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经济补偿。
2020.02.06 260 -
-
被开除可以立刻结工资吗
请问您是因为什么原因要直接开除员工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
2022-02-03 15,340 -
开除必须当天结清工资吗?
原则上开除必须当天结清工资,对此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但是实践中,可能会在公司规定的工资发放时间内计算工资。
2022-11-04 15,340 -
开除必须当天结清工资吗
原则上开除必须当天结清工资,对此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但是实践中,可能会在公司规定的工资发放时间内计算工资。
2022-07-05 15,340 -
开除员工是否必须要当天结清工资?
开除必须当天结清工资,但实践中可能会在公司规定的工资发放时间内计算工资。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2023-06-16 15,340
-
00:47
买房必须要结婚证吗在买房的时候,如果买方是已婚,那么必须要提供结婚证,不仅仅是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时候,在办理房屋买卖合同的网签备案手续,以及最后办理房产证,办理房屋的贷款手续的时候都需要提供结婚证。如果双方结婚证遗失的,那么还要及时的补办,以避免无法办理房
3,507 2022.04.15 -
01:03
开房必须要身份证吗开房必须要身份证。按规定直接入住是不可以的,需要去派出所核实身份进行登记。若开通网证或者扫描二维码网上验证的地区,可以直接办理网证或者根据相关要求扫描二维码网上验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
17,074 2022.05.11 -
01:21
独资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吗根据《公司法》相关法律规定,独资公司是否必须设立董事会,由独资公司的性质和规模大小来定。 公司法规定:如果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可以不设立董事会,设一名执行董事来履行董事会的相关职责。 具体来讲,独资公司分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
4,5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