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起诉离婚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告起诉离婚应担负的举证责任 一、证明夫妻关系已实际消亡的证据,如夫妻分居或分室居住已达二年,一方外出多年无音信或宣告失踪、死亡,一方不履行抚育、赡养义务,虐待、遗弃等等。 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有财产的数额、范围的证据。如:工资、奖金、生产经营、股票及其他投资等收入情况,并出具清单,清单中应注明存放的地点及方式等。 三、财产分割的理由,如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及作出的牺牲等。 四、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如双方实际承担能力等。 五、要求婚姻损害赔偿的证据等等。 如果举不出证据或证据不足等,应承担不利判决的后果。 关于分居两年的证明,如果对方认可最好。如果对方不认可,你可以找证人,或是提出一切能够证明你们分居两年的事实就行。当然也可以由法庭调查查明。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你走诉讼的途径离婚的话,依据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则,你要呈递给法庭的材料大致有如下几项: 一是证明夫妻关系已经彻底破裂的证据; 二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国有财产的数额和范围的证据; 三是你主张财产应该如何分割的理由; 四是对子女抚养费分配的意见; 五是要求婚姻精神损害的理由等。
合同当事人违约后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法定违约责任包括有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采取补救措施的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 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
在哪些情况下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2020.06.17 113 -
什么情况下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当事人违约后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法定违约责任包括有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采取补救措施的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2021.04.21 131 -
哪些情况下应当由致害人来承担赔偿责任
由致害人来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如下: 1、驾驶员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2、被保险机动车在被盗抢劫期间发生事故; 3、被保险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应当由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2022.04.14 361
-
以下哪些情况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的承担形式有以下8种: (1)停止侵害,指侵权人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 (2)排除妨碍,指排除侵权行为对权利正常行使所造成的妨碍。 (3)消除危险,指采取一定措施消除侵权行为给他人合法权益可
2023-03-24 15,340 -
哪些侵权诉讼案件,当事人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承担哪些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就是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法律规定。但这个原则不是绝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
2022-01-24 15,340 -
哪些情形下企业应当承担劳动争议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诉讼中企业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如下: (一)劳动者已举证证明在用人单位处劳动,但用人单位主张劳动关系不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交反证; (二)用人单位应就劳动者已领取工资的情况举证; (三)用人单位
2022-11-04 15,340 -
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有哪些情况
《劳动争议案件办案规则》 第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十八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
2022-05-05 15,340
-
01:11
什么样情况下可以起诉离婚
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起诉离婚的。根据婚姻法所倡导的婚姻自由原则,起诉离婚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只要婚姻当事人觉得生活的不幸福,随时可以起诉离婚。法院在判决是否准许离婚前,均需对双方进行调解。只有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法院才会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
1,016 2022.04.15 -
00:57
医疗过错的举证责任谁承担
发生医疗事故的,当事人可以进行索赔,若院方不肯赔偿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活动中,举证责任的分担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
1,999 2022.04.17 -
01:11
担保人需承担哪些责任
担保人又称保证人,根据我国现行的的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相关规定,在不同的情况下,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具体有:民事责任、民事连带责任、保证责任以及赔偿责任。 担保人承担的保证责任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债务人所欠债务到期不能清偿时,其
10,0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