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扣押未还清的财产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债主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下列两种情况下是允许债权人扣押财产的: 1、按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权扣押该债务人的财产。 2、当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一定的财产物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便可扣押抵押物,并可以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实现自己的债权。例如甲以耕牛抵押借款一千元,到期未还,债权人便可以扣押该耕牛以敦促甲还债,也可以依法变卖该牛使自己的权利实现,也可使耕牛折扣归己,余款可退还。这就是民法上的抵押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人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不合法,除非该财产是债务人自愿抵押给债权人的,如作为留置合同标的的留置物、债务人不还款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由法院依法扣留债务人的财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法律不允许债权人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但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财产的,可以留置债务人的动产,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第四百四十九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
债权人能扣押债务人的财产吗
债权人不能扣押债务人的财产,债权人私自扣押债务人财产的行为是侵权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债权人要实现自己的债权应当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如协商、仲裁或者直接提起诉讼等。
2020.01.13 100 -
债权人能扣押债务人财产吗
一般情况下,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但在法律许可的下列情况下,债主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督促债务人清偿债务:1、按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的,占有人有
2023.02.23 142
-
债权人是否有权向债务人扣押财产?
个人债务纠纷,一般情况下,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债
2022-11-14 15,340 -
债权人能扣押债务人的财产吗?
一般情况下,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债主可以扣押债务
2022-12-09 15,340 -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扣押债务人的财产
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债主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下
2022-05-06 15,340 -
债权人能扣押债务人的财产吗
一般情况下,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 如果他强行将债务人的财产扣押的话,就是侵害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2022-06-12 15,340
-
01:13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构成重复抵押。但是只要债权不超过抵押物的价值,是合法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之前,法律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抄押物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抵押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
3,115 2022.04.17 -
01:11
债务人破产清算债权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受理债务人的破产之后,债权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申报债权。申报债权的期限,由人民法院确定,该期间为30天-3个月。这个期间从法院公告受理破产之日起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申报债权应当提交相关的材
1,246 2022.04.17 -
01:10
破产清算债权人都有哪些权利
破产清算债权人都有以下权利: 1、核查债权;申请人民法院更换管理人,审查管理人的费用和报酬;监督管理人; 2、选任和更换债权人委员会成员;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3、通过重整计划; 4、通过和解协议; 5、通过债务人财产的管理方案;
661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