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对方不赔偿可以要求直接法院起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中对方不想赔偿可以到法院起诉。1.准备好财产保全(可选)。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在诉前财产保全。如诉前财产保全的,必须在保全后15日内提出诉讼。2.准备民事诉状、证据。根据被告人数加一份,向法院递交民事诉状和证据3.起诉至有管辖权的法院。有管辖权的法院为交通事故发生地法院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被告经常居住地与被告所在地不一致的,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也可以作为有管辖权的法院);如需要申请伤残鉴定、三期鉴定的,也可以在此时同时以申请书形式一并提出递交给立案庭。4.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满足起诉条件的,法院受理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立案,同时通知当事人。5.由此进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被告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可能会有法院会在交通事故律师的申请下调查取证,追加必要共同诉讼人。开庭审理阶段。7进入判决和裁定阶段,法院必须公开判决,送达判决书,(当事人提出上诉递交上诉状,进入上诉审理程序),判决书生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赔偿不服对方可以到法院起诉,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可以直接起诉吗
可以。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20.03.05 175 -
道路交通事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道路交通事故可以直接诉讼,满足以下条件人民法院就会立案: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0.09.26 269 -
交通事故可以不请律师直接去法院起诉吗
交通事故是可以自己请律师,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的。起诉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即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的文书。
2020.04.04 315
-
交通事故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吗?
事故造成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双方又无法协商或不愿协商,那么到法院起诉肯定是可以的。交通事故重要的就是赔偿的问题,选择不同地方起诉赔偿的标准会不一样,所以去哪里起诉很重要,并尽可能的准备相关的凭证、证明材
2022-02-16 15,340 -
交通事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事故造成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双方又无法协商或不愿协商,那么到法院起诉肯定是可以的。交通事故重要的就是赔偿的问题,选择不同地方起诉赔偿的标准会不一样,所以去哪里起诉很重要,并尽可能的准备相关的凭证、证明材
2022-03-24 15,340 -
交通事故当事人要求交警直接提起诉讼是否可以要求对方提起民事赔偿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当事人负事故全部责任,是协商处理,还是要求对方通过法院诉讼处理对当事人更有利,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如果当事人负交通事故全部责任的,应全额赔偿对方的损失。在进行赔偿时,如果当事人
2022-02-14 15,340 -
交通事故对方没有在家,直接去法院起诉可以吗
搜集证据,写诉讼状到对方住所地法院起诉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
2022-04-01 15,340
-
01:31
交通事故赔偿不满意可以起诉吗车祸赔偿不满意是可以起诉的。 只要当事人的起诉符合规定,人民法院就得受理。 起诉必须符合条件:原告要和本案有关,比如有直接利害关系;被告的姓名等情况要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要详细;属于法院受理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在车祸中导致人身伤亡
970 2022.04.17 -
01:03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可以要求的赔偿有哪些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可以要求的赔偿为,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其中根据受害人的误工
801 2022.07.02 -
01:06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怎么要求赔偿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全责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对方全责可要求对方承担全部责任,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法律
2,119 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