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劳动仲裁时效时限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你应当尽快与公司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的,尽快向工厂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注意保存主张权利的证据,把握好仲裁时效,避免因超过仲裁时效而使自己合法权益受损;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但是没超过仲裁时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者可随时提出仲裁申请。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超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劳动仲裁超过时效怎么办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也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力,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仲裁时效超时后不能行使请求仲裁机构保护的权利,但是还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劳动争议。
2020.04.06 416 -
劳动仲裁时效超过怎么办
如果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过了,对方可以提出抗辩。但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020.12.30 118
-
劳动仲裁时效超过时效限制怎么办
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最好不要超过仲裁时效,对劳动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样会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还可能因此得不到相应的赔偿。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
2023-07-08 15,340 -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但是没超过仲裁时效怎么办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但是没超过仲裁时效,可以通过诉讼程序;仲裁时效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022-07-05 15,340 -
劳动仲裁时效超过期限了怎么办?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也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力,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 仲裁时效超时后不能行使请求仲裁机构保护的权利,但是还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劳
2023-07-01 15,340 -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怎么办
在职场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如工资和福利。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必须通过劳动仲裁处理。劳动争议超过仲裁时效怎么办?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
2021-11-18 15,340
-
01:20
劳动仲裁时效首先要明确一点,劳动仲裁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仲裁的时效有如下几种情况: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劳动报酬争议,不受
11,134 2022.04.15 -
00:5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如下: 1、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原则上是一年之内提出仲裁的申请,这是一般时效; 2、特殊时效:欠薪加在职,时效不受限。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且纠纷又只限于拖欠劳动报酬,就属于欠薪加在职,那么劳动仲裁不受一年
3,629 2022.04.17 -
01:13
劳动仲裁仲裁期限是多久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一年时间。仲裁庭裁决案件,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1、申
2,954 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