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申请期间公司不补缴社会保险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因公司不补缴社会保险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在30日内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单位未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去申请仲裁。该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而劳动争议还包括: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其他。
劳动仲裁补缴社保的时效为两年,两年时效自逾期缴纳社保之日起计算。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果在两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
公司不缴纳社保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不可以,公司没有交社会保险,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确属于劳动争议。欠缴社会保险费或未按规定的工资基数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主张予以补缴的,一般不予受理,告知劳动者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解决。
2020.03.03 667 -
劳动仲裁补缴社保怎么办
仲裁后补缴社保的流程可以带上裁决结果以及工资条或者银行转账流水去社保站要求公司进行补缴,但是属于个人补缴的那部分,个人也得补缴;法律依据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及时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即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
2020.07.15 1,082 -
劳动仲裁期间社保能否补缴
劳动仲裁是不可以请求用人单位补交社保的。因为权责并不统一,用人单位欠缴社保的,劳动者不能通过仲裁或诉讼直接要求用人单位缴纳社保,但劳动者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补缴社保方式,劳动监察大队审查确定后,应当责令用人单位补交社保,拒不补交的
2022.09.29 521
-
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公司不交社保怎么办
第一、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要求补缴社保的,这个不存在仲裁时效问题,因为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而发生的劳动报酬争议,不受仲裁时效控制,从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算的。 第二、公司一直没有签合同,也是违法的,可以要
2022-03-24 15,340 -
公司不缴纳社会保险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公司没有交社会保险,实践中一般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确属于劳动争议。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的案件是“仲裁前置”这是没有问题的。 《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2022-04-18 15,340 -
公司不缴纳社会保险,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公司没有交社会保险,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是劳动者可以以没有缴纳社保为由辞职。 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确属于劳动争议。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的案件是“仲裁前置”这是没有问题的。 《高
2022-05-08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公司不补缴社会保险
我国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
2022-05-02 15,340
-
01:03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后怎么补偿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后的补偿如下: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后的补偿是由单位依法在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
6,952 2022.04.17 -
00:55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间的规定如下: 1、对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劳动争议发生一年之内,这是一般时效。但是也有特殊时效:比如欠薪加班工资,时效不受限。在劳动关系存
2,879 2022.05.11 -
01:01
申请劳动仲裁工资还是不发怎么办
申请劳动仲裁后还是不发工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法院可以采取
2,28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