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中对隐私权的保护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民事领域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有三种: (1)直接保护方法。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这就是隐私权的直接保护方法。如美国、德国。 (2)间接保护方法。法律不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不能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而只能将这种损害附从于(或称“寄生”于)其他诉因(如名誉损害、非法入侵等)寻求保护与救济。这就是隐私权的间接保护方法,如英国。 (3)概括保护方法。在民法或相关法律及判例中笼统地规定保护人格权或人格尊严,不列举具体内容,在实践中仍然保护个人隐私权,如日本。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为,在隐私权方面享有的法律保护范围就要比普通公民小,当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的天平就要向公共利益倾斜。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具体范围如下: 1.对纯粹私人信息的侵犯。 2.侵犯私人空间。 3.恶意侵害私人生活私事,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为,在隐私权方面享有的法律保护范围就要比普通公民小,具体如下: 1、政治型公众人物的姓名、学历、学位、家庭住宅信息等信息应当予以公开。 2、对于政治型公众人物的其他生活信息也应部分公开。 3、对于自愿型公众人物,应对其隐私权进行适当限制,牺牲他们部分隐私权权益以满足公众的合理兴趣。
-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法有哪些
(1)直接保护方法。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 (2)间接保护方法。 (3)概括保护方法。在民法或相关法律及判例中笼统地规定保护人格权或人格尊严,不列
2020.03.19 386 -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式有哪些
(1)直接保护方法。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 (2)间接保护方法。 (3)概括保护方法。在民法或相关法律及判例中笼统地规定保护人格权或人格尊严,不列
2020.01.15 185 -
隐私权信息公开中怎么保护隐私
隐私权信息公开保护方法如下: 1、完善实体立法明确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范围。 2、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行政程序。 3、构建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的救济制度。
2021.04.26 157
-
在民事领域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有哪些?
在民事领域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有三种: (1)直接保护方法。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这就是隐私权的直接保护方法
2022-04-21 15,340 -
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有哪些
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刑法中尽管没有直接使用隐私或隐私权的概念,也没有规定侵犯隐私权之类的罪名,但其中有部分条款可以理解为包含着对隐私权的保护。这就是新刑法第125条规定的“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
2022-04-21 15,340 -
在民事领域隐私权的保护方法有哪些
在民事领域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有三种: (1)直接保护方法。法律承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当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寻求法律保护与救济。如美国、德国。 (2)间接
2022-03-21 15,340 -
宪法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有哪些规定?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里的“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包括用宣扬他人隐私的方式,而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也当然地保
2022-03-21 15,340
-
01:11
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实施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甚至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的民事责任类型就包括了:1、赔偿损失,主要针对的是对权利人造成损失的情形;2、停止侵害,这是侵犯著作权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1,799 2022.04.17 -
01:08
股份私募发行的对象有哪些
私募发行也称为不公开发行,因其发行对象的人数不能超过50个人,是只向特定人募集股份的一种证券发行方式。在私募发行股份的对象中,主要分为特定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证券公司债券可以向特定的合格
1,239 2022.04.15 -
01:07
私闯民宅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私闯民宅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不遵循法律规定,强行侵入他人住宅,在房主的要求或者相关民警的批评教育下执迷不悟;拒不离开,给房主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隐患,并影响房主的正常生活。 2、不遵循法律规定,强行侵入他人住宅,并且在入侵期间对房主住宅内的
4,68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