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价款变更有哪些规定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十条工程设计变更价款调整 (一)施工中发生工程变更,承包人按照经发包人认可的变更设计文件,进行变更施工,其中,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变更,需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方可施工。 (二)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日内,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的,由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经发包人审核同意后调整合同价款。变更合同价款按下列方法进行: 1.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合同已有的价格变更合同价款; 2.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可以参照类似价格变更合同价款; 3.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由承包人或发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对方确认后执行。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双方可提请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进行咨询或按合同约定的争议或纠纷解决程序办理。 (三)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日内,如承包人未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则发包人可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决定是否调整合同价款和调整的具体金额。重大工程变更涉及工程价款变更报告和确认的时限由发承包双方协商确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程发生设计变更为要求调整工程价款的处理: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就调整工程价款一事进行协商,协商不一致可以参照当地的建设部门的计价规定。
施工中发生设计变更工程价款的调整需要承包人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的14天内向发包人提出变更工程价款的申请,发包人在收到变更工程价款报告之日起14天应予以确认或提出协商意见,超期视为已调整。
-
设计变更后施工公司如何调整工程价款
施工中发生设计变更工程价款的调整需要承包人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的14天内向发包人提出变更工程价款的申请,发包人在收到变更工程价款报告之日起14天应予以确认或提出协商意见,超期视为已调整。
2020.06.17 144 -
建筑工程合同价款如何约定
建筑工程合同价款约定采用以下方式: (1)固定价格合同。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 (2)可调价格合同。合同价款可根据双方的约定而调整,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调整方法; (3)成本加酬金合同。合同
2020.01.05 347 -
建筑工程价款包括哪些
建设工程价款包括: 1、预付款,指开工前发包人应预付给承包人的用于合同工程施工准备的款项,其比例一般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 2、进度款,指施工期间发包人按工程完成情况应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款; 3、结算款,指工程竣工
2021.03.24 547
-
建筑工程设计变更价款如何处理,变更工程价款变更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第十条工程设计变更价款调整 (一)施工中发生工程变更,承包人按照经发包人认可的变更设计文件,进行变更施工,其中,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变更,需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方可施工。 (二)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日
2022-04-08 15,340 -
建筑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都有哪些规定?
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有: 1.所有工程设计变更,按本办法经批准后由工程部下发变更指令并经过公司领导审批后,施工单位依据变更指令进行工程变更。 2.由于施工单位过失、违约或毁约及施工方法或工序
2023-02-23 15,340 -
工程设计变更价款的规定
(一)施工中发生工程变更,承包人按照经发包人认可的变更设计文件,进行变更施工,其中,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变更,需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方可施工。 (二)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天内,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
2021-09-29 15,340 -
工程设计变更价款变更
第十条工程设计变更价款调整 (一)施工中发生工程变更,承包人按照经发包人认可的变更设计文件,进行变更施工,其中,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变更,需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方可施工。 (二)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日
2022-04-15 15,340
-
01:03
建材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如何处理建筑行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也越来越多。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例如常见的非法转包。非法转包就是指的承包人在承包工程后,又将其承包的工程建设任务转让给第3人,转让人退出现场承包关系,受让人成
1,045 2022.04.17 -
01:02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如何处理建筑行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也越来越多。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资质挂靠现象突出,非法转包现象突出,资金管理漏洞突出等。以挂靠产生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为
957 2022.04.17 -
00:54
板房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如何处理由于板房建建筑工程合同产生的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申请进行调解的,那么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一、要符合双方自愿的原则。如果双方并不是在自愿的前提下,那么双方就不能达成和解协议;二、申请人必须是合同的签订人或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
6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