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能否给小孩抚养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除了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外,判决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首先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取证,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质、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异,法院也会综合考量。判决主要围绕孩子判归谁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这一个中心原则展开。其一,孩子的年龄。根据《婚姻法》及其相关规定,2周岁之内的孩子一般归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在幼儿期,同等条件下,法官判归女方抚养的可能性会相对大一些。其二,从孩子的性别。如果孩子是女孩子,且年龄将近十岁,因为女方对于指导孩子的青春期更为有经验,故同等条件下,法院判归女方的可能性更大。其三,从双方的经济条件。如果父母一方收入较高,可能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抚养条件,在同等条件下,法院就有可能将孩子判归收入较高的一方。其四,从孩子一贯的生长环境,比如,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或者孩子一直住在某套房屋中,上学也在该房屋周边等,都是法官考虑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因素。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是有可能夺回来的。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变更需要具有正当的理由。一般情况下符合以下条件的,那么得到法院支持的可能性比较大。主要包括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患有严重的疾病或者伤残无法继续抚养子女,或者是不尽到抚养的义务,有虐待子女的行为的,有其他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影响的等等。 一方想要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的,那么可以提出孩子跟着自己生活的有利条件,跟着对方的不利条件。如果孩子已经年满了8周岁,那么还应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
离婚小孩抚养费是否能一次性给付
离婚小孩抚养费能一次性给付,如果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方有支付能力,直接抚养的一方同意的,可以一次性支付,计算时应当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所需的抚养费总数一次性给付完毕。
2021.02.28 100 -
离婚小孩的抚养费能直接给小孩吗
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
2021.02.17 401 -
离婚了是否要给小孩抚养费
离婚了也要给小孩抚养费。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当承担必要的部分或者全部生活费和教育费;双方协议承担费用和期限;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子女抚养费的金额可以
2022.04.17 273
-
离婚小孩抚养权给谁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 二、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 三、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2022-06-24 15,340 -
离婚后小孩能否变更抚养权?
离婚后可以变更抚养关系。判决子女抚养权的归属,是以有利于保护子女的利益为原则的,如果出现了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情形,就应变更子女的抚养关系。所以,离婚后,子女抚养关系可以变更。抚养关系的变更情形:判决
2021-06-08 15,340 -
离婚小孩抚养费能否一次性给付
离婚小孩抚养费能一次性给付,如果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方有支付能力,直接抚养的一方同意的,可以一次性支付,计算时应当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所需的抚养费总数一次性给付完毕。
2022-06-23 15,340 -
离婚小孩抚养权判给谁
离婚小孩抚养权判给谁要根据情况确定。 1、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2022-06-04 15,340
-
01:12
离婚了小孩抚养权归谁
首先,夫妻双方离婚时可以就抚养权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才由起诉到法院,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但是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父方直接抚养: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
1,498 2022.04.17 -
01:05
离婚小孩抚养费给到什么时候
夫妻离婚后,关于子女抚养费的计算和给付期限,我国法律作出以下几点规定: 1、父母需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用等等; 2、双方可以协议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和期限的长短做出约定,如果协议不成,则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抚养费的给付
543 2021.04.25 -
01:10
离婚后小孩的抚养权如何判
关于离婚后的子女由谁直接抚养的问题,首先由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人民法院将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依法进行判决。人民法院一般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个人素质、对子女的责任感、家
45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