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卖的途径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双方直接协商,这也是解决房地产纠纷的最常见途径。求助消费者协会。当前两种方法均不奏效时,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申请仲裁的前提是双方有仲裁约定。约定仲裁后,发生纠纷时,守约方可以根据购房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双方另签的仲裁协议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而且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对当事人双方都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通过向法院起诉一般耗费的时间会相对长一些,因为法院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而仲裁则是一裁终局。因此,想较快解决纠纷的,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仲裁。
1、双方直接协商,这也是解决房地产纠纷的最常见途径。房产交易中如果发生买卖合同纠纷导致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购房者或者开发商可以采用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和对方直接沟通,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商议解决方法。 2、求助消费者协会。一般来说,购房者与开发商相对而言,购房者是处于劣势的,所以出现纠纷的时候购房者吃亏的情况会稍多一些。因此,当发生合同纠纷时,购房者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求助,让其从中调解,处理问题,解决纠纷。 3、当前两种方法均不奏效时,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申请仲裁的前提是双方有仲裁约定。约定仲裁后,发生纠纷时,守约方可以根据购房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双方另签的仲裁协议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而且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对当事人双方都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通过向法院起诉一般耗费的时间会相对长一些,因为法院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而仲裁则是一裁终局。因此,想较快解决纠纷的,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仲裁。
-
房屋买卖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房屋买卖纠纷解决途径有和解、协商、仲裁、诉讼四种方式。双方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房屋买卖合同中的约定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如仲裁仍未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3.01 143 -
房屋买卖纠纷有哪些解决途径
房屋买卖纠纷解决途径有和解、协商、仲裁、诉讼四种方式。双方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房屋买卖合同中的约定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如仲裁仍未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2.20 241 -
房屋买卖纠纷处理的常见途径有哪些
房屋买卖纠纷处理途径有和解、协商、仲裁、诉讼。双方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仲裁仍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6.11 130
-
二手房买卖的途径有哪些
二手房的买卖途径很多,有实体店与网络两种。 1、直接到房产中介实体店 去实体店了解当地的二手房信息或出售房子是最直接的的方式,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浪费时间,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信息! 2、房地产网站
2022-04-02 15,340 -
买卖二手房的途径有哪些
二手房的买卖途径很多,有实体店与网络两种。 1、直接到房产中介实体店 去实体店了解当地的二手房信息或出售房子是最直接的的方式,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浪费时间,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信息! 2、房地产网站
2022-05-08 15,340 -
二手房买卖的途径有哪些?
二手房的买卖途径很多,有实体店与网络两种。 1、直接到房产中介实体店 去实体店了解当地的二手房信息或出售房子是最直接的的方式,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浪费时间,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信息! 2、房地产网站
2022-04-02 15,340 -
二手房有哪些买卖途径?
二手房的买卖途径很多,有实体店与网络两种。 1、直接到房产中介实体店 去实体店了解当地的二手房信息或出售房子是最直接的的方式,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浪费时间,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信息! 2、房地产网站
2022-04-20 15,340
-
01:31
二手房买卖要交哪些税
买卖二手房需要缴纳的税有: 1、契税。契税一般由买家缴纳,除非双方另有约定。购房者非首次买房的按照3%税率进行缴纳,此外房屋面积为144㎡及以上的统一按照3%税率缴纳; 2、营业税,通常由卖方缴纳,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如果房产证满2年、面积1
8,630 2021.04.25 -
00:54
购买二手房买卖合同要注意哪些
购买二手房买卖合同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购房者要对即将进行交易的房产进行必要的了解:必须认真核实房产证和房主身份信息,房屋现状要注明在合同上,要明确写明付款时间,物业交割问题也要写清楚,还要写明违约责任条款。还应当写明买卖双方姓名。 另外,大
699 2022.05.18 -
01:27
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
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有: 1、卫生行政复议; 2、卫生行政诉讼; 3、国家赔偿。 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告诉并要求解决
7,12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