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婚罪的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想要认定重婚罪,首先需要了解重婚罪保护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采用刑事处罚措施来保护。首先,重婚是对一夫一妻制的挑战。对于违背一夫一妻制的,则会受到刑事处罚的惩罚。所以,认定重婚罪首先需要重婚前的婚姻有效。所以,重婚罪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重婚罪的前婚属于合法的婚姻,也就是我国法律承认的婚姻关系。这时候要分两种情况:领取结婚证的合法婚姻和1994年2月1号之前未领取结婚证,邻里承认的事实婚姻。对此,目前还存在分歧,各地的处理方式也有不同。一些地区认可重婚前存在的事实婚姻,有些地区只承认领取结婚证的合法婚姻。 2、重婚罪的后婚可以是法律婚姻,也可以是法律上认可的事实婚姻关系。此时,两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否构成重婚。一就是领取结婚证的重婚,二就是以夫妻名义形成事实婚姻的重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2020重婚罪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是指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且情节较为严重,危害较大的重婚行为,才构成犯罪,对其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重婚罪会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我国刑法,重婚罪有两种情形:一是已经有配偶而与他人登记结婚或对外以夫妻名义同居,二是主观上明知道他人有配偶却仍然与之登记结婚,或对外以夫妻名义同居;通过设置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一定刑罚,有助于预防和规制该不法行为。
-
重婚罪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重婚罪。 所以重婚罪的前提是结婚,关键在于“重复的婚姻”,比如领取了两张结婚证,跟两个女性都保持婚姻关系,要么就是只有一段登记婚姻,另外一名女性是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
2020.11.07 120 -
2020年新婚姻法重婚罪判几年
2020年重婚罪的判刑为:犯此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
2020.07.02 162 -
什么情形是重婚罪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符合以下构成要件的属于重婚罪: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制是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必须予以刑
2020.07.16 100
-
重婚罪的情形有哪些,重婚罪的情形有哪些?重婚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之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重婚罪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名符其实的重婚,即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第二种情
2022-05-06 15,340 -
2022年重婚罪是有哪些情形
一、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重婚罪: 1.在已与配偶登记结婚的情况下,与他人登记结婚的; 2.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 3.已与原配偶登记结婚,又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 与配偶与
2022-12-03 15,340 -
重婚罪的情形有哪些
1、有配偶的人又娶了第三者。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认定,因为婚姻一方进行了两次结婚登记,属于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的重婚情形。注:分居2年以上的夫妇不得在夫妻结婚关系解除之前再次与他人登记结婚。否则,就会重婚。
2021-10-21 15,340 -
哪些重婚罪不知情的情形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罪认定的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
2022-07-15 15,340
-
01:11
男的重婚罪判几年
根据《刑法》关于重婚罪处罚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自己在有配偶的情况之下,仍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道他人已经结婚,并且婚姻关系仍存续却仍与之结婚的行为,无论当事人是男性还是女性,依法会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同时结合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男
1,204 2022.04.17 -
01:37
重婚罪判几年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中关于重婚罪的规定,已经有配偶又重婚,或明知道对方有配偶仍与之结婚的, 可以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那么即使被判处是拘役,也是刑事处罚的一种,所以犯有重婚罪是必然将受到刑事处罚的。 根据我国刑法关于重婚罪的规定,
12,780 2022.04.15 -
01:06
诽谤罪情节严重判几年
诽谤罪是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
1,69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