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审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购房合同审查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五证”即房地产开发证、国有土地使用证、该工程开发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 二、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 许多开发商在签订正式的预售合同前会要求购房者签订一份《房屋定购协议书》,交一笔订金。这种行为并非购房的必经程序,往往会使购房者陷入订金纠纷。 三、查验有关证明文件 买期房必须要查看开发商是否有预售许可证,并要确认自己所购之房在预售范围内,买现房则要查看开发商是否具有该房屋的大产证和《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 四、买期房要注意建筑面积的约定 在填写暂测面积时除了要填上总建筑面积外,还要填上套内面积和公用分摊面积。 五、买期房要约定资讯条件和时限 所谓交房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房屋使用权即实物交付;另一层是房屋所有权转移即产权过户。 六、签约时要注意房屋质量问题 购房者在签约时,应认真推敲《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两书的内容,并将质保书作为合同的附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协议离婚一般是可以的当天拿到离婚证的。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协商后,凭双方的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到原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果是一方不同意或签了离婚协议后反悔不履行的,那么应当通过诉讼离婚,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在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起诉。
要看是否经过原创作者同意,如果未经著作权人同意而转发抖音视频构成侵权,视频之著作权,不以“长短”论保护”,抖音视频虽然只有几十秒钟,同样属于他人创作的作品,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
法院该这样认定不当得利
法院该认定不当得利的标准: 1、一方获得利益是指总财产因某些事实而增加或避免减少; 2、别人利益的损失,即利益所有人的财产总额因某些事实而减少,与利益所有人的财产状况相反; 3、一方获得利益与别人利益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失是取得利益造
2022.04.14 491 -
这就是房产税
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
2020.01.26 126 -
这样犯罪就不认定为犯罪了吗
不能认定为犯罪就是没有犯罪吗 不能认定为犯罪可以理解为没有犯罪,但不一定代表该行为不违法。切危害国家主权、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等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2020.07.26 144
-
就我当时没有备案,这样走法律会不会赢不了??
一、法律规定:根据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第17条及相关规定,尚未从事法律职业的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内办理年度备案。 二、备案须知 1.发证当年自动备案,如果你不从事法律职业(从事法
2022-07-09 15,340 -
酒后两人打死一人,当时就去自苜了,这样能怎样判呢?
自首可以从轻,但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应当立即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看能否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等
2022-10-21 15,340 -
当时就给吗
是的。我可以帮助到您,如有需要可电联。“北京XX,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1、离婚属于夫妻双方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2、【夫妻共同财产的离婚处理】婚前财产各自归各自,婚后夫妻共有财产
2022-10-21 15,340 -
离职当天就可以结清工资这样合法吗
1、单位应当在离职的当天结清所有的报酬和费用且不得苛扣,如果单位拒绝结清,则属于违法行为,建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2、法律依据: 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
2022-05-01 15,340
-
01:21
逃避债务假离婚这样可以吗
为了逃避夫妻共同债务,双方假离婚,事后双方都不能免于承担共同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共同债务的清偿,和夫妻关系是否继续存续并不存在任何关系。无论双方是在婚内,还是已经离婚,只要共同债务尚未获得完全清偿,债权人当然可以要求双方偿还债务。这时候,债
1,057 2022.04.17 -
00:48
灵活就业人员怎样退保
灵活就业人员要办理退保手续的,应当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退保业务。当事人应当向当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退保申请,并且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查后,发现符合退保条件的,应当为当事人办理退保手续,将个人账户的钱退还给
10,598 2022.04.17 -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77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