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后赡养义务在法律上的特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赡养义务(1)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 (2)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女。凡名义上收养,实际上未与养父母共同生活,或者虽经养父母抚养但尚未成年的养子女,不是该义务的主体; (3)后赡养义务的对象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这里包括两个要件,一是缺乏劳动能力,二是缺乏生活来源。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则不构成后赡养义务的对象; (4)后赡养义务的内容是给付生活费。这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实质特征。正常情况下,一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既包括物质赡养即给付生活费,又包括精神赡养,而后赡养义务由于发生在收养关系解除之后,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因此,以解决温饱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物质赡养——给付生活费,成为后赡养义务的显著特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第一,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 第二,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 第三,后赡养义务的对象是既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这里包括缺乏劳动能力和缺乏生活来源两个要件,二者必须同时具备; 第四,后赡养义务的内容是给付生活费,这是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实质特征。
赡养义务法律特征是: 1、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 2、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女。 3、后赡养义务的对象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 4、后赡养义务的内容是给付生活费。
-
赡养义务法律特征是什么
赡养义务法律特征是: 1、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 2、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女。 3、后赡养义务的对象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
2020.08.20 127 -
离婚后赡养义务法律特征有哪些
离婚后赡养义务法律特征是: 1、离婚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 2、离婚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女。凡名义上收养,实际上未与养父母共同
2022.06.25 162 -
赡养义务的法律特征包括哪些
赡养义务的法律特性是在经济、生活和精神三个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经济、生活、精神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五条赡养人应当及时对患病老年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
2022.04.13 371
-
后赡养义务的法律特征
后赡养义务应当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2)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
2022-03-14 15,340 -
赡养义务的法律特征
赡养义务(1)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 (2)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女。凡名义上收养,实际
2022-04-13 15,340 -
后赡养义务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 (2)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女。凡名义上收养,实际上未与养
2022-05-28 15,340 -
赡养义务法律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九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一条
2022-04-18 15,340
-
01:28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
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相对应,成年子女也应当对父母履行相应的赡养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婚姻法以及民法典。根据婚姻法第21条规定,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成年子女,需要支付相应的赡养费。根据刑法第261条规定,负有抚养义务
4,979 2022.04.17 -
01:16
法律上儿媳妇有赡养公婆的义务吗
法律上儿媳妇对公婆没有赡养义务。儿媳妇与公婆之间不具有直系血亲的亲属关系,而只是由于婚姻而产生的姻亲关系,对于公婆有赡养义务的主体包括:该公婆的子女,以及一定条件下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并不包括其儿媳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有负
1,372 2022.04.17 -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7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