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资到底应该如何定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 (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发明创造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二)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三)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四)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 (五)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六)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七)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八)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九)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十)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 (十一)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十二)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十三)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十四)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员工发生严重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后的一个月内到企业注册地的劳动部门办理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
孕妇三期工资到底应该如何计算
若怀孕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则公司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2020.06.20 811 -
-
员工自离工资应该如何算
员工自然离职的工资应按照劳动合同来发放员工工资,自然离职在法律规定中是不允许扣员工工资的。 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是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
2022.07.15 487
-
工伤工资到底应该如何计算
1、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
2023-06-05 15,340 -
派遣员工工资到底该如何支付?
某用工单位前来咨询,派遣员工的工资由用工单位直接支付,还是交有派遣单位后,派遣单位再行支付哪种方式更为合理A律师认为,虽然派遣员工系与派遣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由派遣单位支付工资,但实际上该工资是体现在
2022-10-22 15,340 -
公司员工的工资到底该如何计算
员工工资的正确计算方式是:出勤天数乘以每天的工资。应当按照21.75计算,因每个月天数不一样,按照30天算肯定不合理,所以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21.75平均工作日×实际工作日(即排除双休日)进行计算。也
2022-09-03 15,340 -
员工工资应该怎么定义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
2022-04-07 15,340
-
00:52
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如何发放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一般会让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并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的支付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待遇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即使有特殊情况允许延长,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3,371 2022.04.17 -
01:17
工厂裁员员工如何赔偿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足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给予经济补偿。公司由于自身发展,公司可能需要裁员,其实是提前
924 2022.04.17 -
01:00
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怎么办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解决办法:拖欠农民工工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1,1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