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动合同为什么没有给员工买社保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存在劳动关系的;可以工资收条、签到名单等来证明。2.《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是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共同承担,单位占大头,个人占小头。新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新劳动法新增了处罚条款,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还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数额,新劳动法第四十七条作了详细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社会保险法》规定确立了劳动关系,签订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即使是员工自愿不参加社保,当遇到社保核查时,用人单位也要补缴社保。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没交社保,劳动者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公司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公司没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买社保,可以要求签劳动合同,补缴工作期间的所有社保,离职可要求公司给您经济补偿金。
-
公司没有给员工买社保和签订合同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法律规定公司应当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这是公司法定义务,否则当然是违法的。劳动者应当收集证据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补交社保费用并支付不按时签到劳动合同法赔偿金。
2020.01.05 334 -
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按照相关规定,劳动者最多可以主张11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已经形成无固定期限
2020.11.02 198 -
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买社保行吗?
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应当给职工购买社会保险,职工无权拒绝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与职工约定不给职工购买社保的,此约定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约定无效。
2020.08.27 258
-
签订劳动合同只给员工买社保, 没有签劳动合同, 是否是违法的行为?
1、法律规定: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2、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
2022-02-14 15,340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买社保
用人单位违法,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买社保,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第二月起的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补缴社保,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
2022-03-12 15,340 -
公司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没给员工买社保怎么维权
存在劳动关系的;可以工资收条、签到名单等来证明。2.《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是
2022-04-13 15,340 -
为什么买了社保没有签劳动合同
买了社保没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补偿。 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签订劳动合同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这是两个法律概念,互不影响。无论是否缴纳社保,都应该签订书面劳动
2022-04-19 15,340
-
01:07
小工厂不签劳动合同不买社保
小工厂不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买社保的,员工可以与工厂协商,要求其在一个月之内与自己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工厂不愿意的,则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工厂支付从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开始计算的双倍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3,504 2022.04.17 -
00:54
工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工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需要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或者起诉的方法解决。 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们申请工伤认定。住院治疗所需医疗费用、陪人费、生活费等都由单位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
1,475 2022.05.11 -
00:53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如何赔偿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辞退员工的,用人单位会从用工那天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辞退员工后不赔偿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当
2,39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