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房能不能落户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房改房可以落户口吗,房改房可以落户口,但过户手续要慎重。已购公有住房,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按照成本价购买的,房屋所有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按照标准价购买的,职工拥有部分房屋所有权,一般在5年后归职工个人所有。房改房一般是不允许交易的,特别是国家政府,公安等机关单位的。按照现行国家法规,房改房要交易需要交纳一定的土地出让金费用并且办理上市证,这样才可以上市交易。具体的买房要交多少税要看房屋的评估价格。二手房交易都要房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估。交所需交纳的费用有房屋评估价格的--2%是个人所得税(卖方)。3%契税,)0.5%的印花税,还有房屋评估费,公正费,登记费等。相关知识延伸:房改房怎么买根据我国法律,凡属各地房屋管理部门直管的成套公有房,除按规定不宜出售的外,均应向有购房意愿的现住户出售。其具体规则如下: 1.各国有单位自管的公有房,原则上应按照上述要求向本单位职工和正常工作调离的非本单位现住户出售。 2.对居住在不宜出售公有房屋的住户,单位要尽量创造条件,可采取调换公有房的办法向职工出售住房。 3.对于国有单位之间产权有争议的住房,凡在可出售住房范围内的,原则上由现管房单位向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书面保证后,可批准其向职工个人出售,并按规定办理职工个人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售房款按规定比例留足维修基金后,存入当地政府指定的账户予以封存,待原产权关系明确后再转至原产权单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来说是不可以隔代投靠的。因为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因此子女的户口一般是跟随父或母一方落户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新出生的婴儿可在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常住户口,但是新生儿的户口不可以单独隔代随祖辈落户。但如果新生儿的父、母有一方的户口挂靠在祖辈名下的,孙子的户口可以投靠在祖辈的名下,并按照新生儿申报户口的手续进行申报。
可以落户口,对在本辖区内租用的保障性住房、其他租赁房屋,房屋所有者不同意落户(或租赁合同失效的)的及没有正式地址门牌的居所,且无亲属关系的迁入人员,可以在派出所社区公共地址上申请落户。全面取消在城区、城镇落户的“稳定住所、稳定就业”基本迁入条件限制,实行以群众申请为主,不附加任何条件,按户口迁入途径分类登记备案的“零门槛”准入政策,形成公民在城区、城镇落户的“有意就迁入,户口随人走”自由流动新格局。实行户口准入“一证迁”。
-
一级房改房能落户口吗
房改房可以落户口吗,房改房可以落户口,但过户手续要慎重。已购公有住房,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按照成本价购买的,房屋所有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按照标准价购买的,职工拥有部分房屋所有权,一般
2022-04-07 15,340 -
房改房能在小户区落户口吗
房改房可以落户口吗房改房可以落户口,但过户手续要慎重。已购公有住房,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按照成本价购买的,房屋所有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按照标准价购买的,职工拥有部分房屋所有权,一般在
2022-04-09 15,340 -
购房合同能不能落户口?
可以的,只要是在城镇购买的商品房且已经居住的就可以申请落户,方法如下: 办理户口迁移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购房合同、房管部门出具的《商品房预告登记证明》或《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回执; 2购房发票
2022-08-10 15,340 -
没有房产能不能落户口?
符合当地户籍政策,就可以落户。 事实上,户口不一定要落户在自己的房产的,只要符合条件,你完全可以选择落户集体户口,或者投靠亲属的户籍地。 但是,不论落户的前提都是符合当地户籍政策,在中国,各地户籍政策
2022-08-29 15,340
-
01:18
商住两用的房子能落户口吗
商住两用的房子不能落户口。因为商住两用房的产权是商业性质的,房屋产权一般只有40年或50年,这类房子一般不能办理落户,只有70年产权的普通住宅才能办理落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落户指在某地报入户口,长期定居。落户某地需具备落户地规定的条件
7,996 2022.05.11 -
00:57
外地户口能不能在上海买房子
外地户口可以在上海买房子,但要满足其他条件。上海买房条件的规定如下:1、以家庭为单位,即必须是已婚的(提供婚姻证明),单身的不可以购买;2、在上海购买的首套房子,且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
5,548 2022.05.11 -
01:12
未婚生子能不能上户口
非婚生子女能上户口。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所以非婚生的孩子同样可以上户口。非婚生子女一般随母亲上户口。 有医学出生证明的,可持子女的出生医学证明、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等,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孩子
15,961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