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法官如何应对离婚案件,如何应对离婚诉讼中的不同意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要注意有针对性,分清条理,让法官能够一目了然;其次,再书写答辩状之前你要先做好本次诉讼离婚的应对策略,最起码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愿意离婚,不能犹豫不决。如果不想离婚,在答辩状中就不要有过于激烈的言辞,甚至有人身攻击的言辞,不能让法官看完你的答辩状后感觉你们的矛盾根深蒂固且不可调和。否则,虽然你表示不同意离婚,但法官根据你的答辩状仍会认为你们的感情已经破裂。如果这样,你不想离婚的目的将很难达到。你要在反驳对方起诉书中的事实陈述同时,主动从自身找问题,让法官感觉你在以积极的态度尝试修补夫妻感情。答辩状写好后要在15天内交给法官,否则有的法官会认为你超过15天未提交答辩状而视为你放弃权利。当然,解决方法还是有的,遇到这种情况,本律师建议大家在诉讼离婚开庭后向法官提交一份书面辩论意见,内容可以和答辩状一样,效果也差不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应对离婚诉讼需要积极应诉,配合法院的庭审。如果同意离婚,可以与对方协议离婚,写好离婚协议,然后拿着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离婚协议书、照片等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
如何应对离婚诉讼中的误工费?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起诉离婚中并不能存在实际的人身损害,所以离婚诉讼中不可以索要误工费。如果对方存在《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情形的,
2021.04.07 136 -
诉讼离婚对方不同意应该如何办
一般情况下,诉讼离婚都是因为一方坚持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离婚。 因为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离婚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协议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协议离婚,领取离婚证。 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诉讼
2021.03.14 190 -
收到离婚诉讼如何应对
人民法院在收到离婚诉讼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在收到诉讼状副本的15日内应提出答辩状;审判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更换不符合起诉或应诉条件的当
2021.03.16 233
-
离婚诉讼中如果对方不同意离婚如何起诉
1、写民事诉状,第一部分写明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和住所地,第二部分写诉讼请求;第三部分写事实与理由,把何时结婚、何时生小孩,因为什么原因离婚等情况写明。诉状最好打印,但最末处必须手签
2022-05-25 15,340 -
离婚诉讼如何应对?
一、上法院打“官司”之前,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 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其一,诉讼证据的准备; 其二,家庭财产的保护。 对于绝大多数当事人来说,由于第一次诉讼,因此,没有收集、整理证据的意识。但法院审理
2021-04-15 15,340 -
如何应对离婚诉讼?
面对离婚诉讼,很多当事人不知所措,有的当事人消极地认为法院是会主持公道的,其实不然,在离婚诉讼中有很多技巧,法官往往只是看着双方提交的证据坐堂问案。因此,做好诉讼的准备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案件的判决结果,
2022-05-14 15,340 -
如何应对离婚诉讼?
应对离婚诉讼需要积极应诉,配合法院的庭审。如果同意离婚,可以与对方协议离婚,写好离婚协议,然后拿着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离婚协议书、照片等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民事
2022-06-05 15,340
-
01:45
诉讼离婚对方不同意应该如何办
一般情况下,诉讼离婚都是因为一方坚持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离婚。 因为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只有在双方都同意离婚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协议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协议离婚,领取离婚证。 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诉讼
745 2022.04.17 -
01:31
诉讼离婚一方不同意如何办
诉讼离婚一方不同意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法官应现行调解,如果双方仍然有维持婚姻的可能,法官将尽量劝说原告方撤销诉讼,如果原告方仍坚持离婚,法院需要根据原告方提供的证据判断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有证据证明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的,人民法院
793 2022.04.17 -
01:02
对方不同意离婚该如何起诉
对方不同意离婚,一方起诉离婚,应当做好以下事项: 1、原告在起诉的时候要准备民事起诉状; 2、除了准备起诉状外,原告还需要准备原被告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结婚证复印件,子女出生医学证明证明,夫妻财产或债务的材料; 3、为了防止对方隐匿转移
606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