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构成发票诈骗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票据诈骗罪(刑法第194条第1款),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是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而使用,或冒用他人的票据,或签发空头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捏造其他票据事实,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票据诈骗罪在主观上须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而使用金融票据,如不知是伪造、变造或作废的金融票据、误签空头支票、对票据事项因过失而导致记载错误等,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00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成为票据诈骗罪的主体。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票据诈骗罪是一种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票据诈骗罪: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 (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 (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 (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为人的行为若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的,可能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一般对自然人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的罚金。而单位犯该罪的,还要另外对单位处以罚金。
法人不可以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哪些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
以下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票而使用的行为。 (二)明知是作废的票而使用的行为。 (三)冒用他人的票的行为。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行为。 (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
2020.10.02 148 -
哪些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
以下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 1、明知是伪造、变造票而使用的行为; 2、明知是作废票而使用的行为; 3、冒用他人票的行为; 4、发行空头支票或者与预留印章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 5、汇票,本票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录。
2022.04.16 303 -
哪些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的行为表现是: 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2、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 3、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等。
2020.05.14 149
-
哪些企业可构成票据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刑法第194条第1款),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是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而使用,或冒用他人的票据,或签发空头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捏造其他票据事实,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
2022-03-23 15,340 -
哪些企业可构成票据诈骗罪,具体点
票据诈骗罪(刑法第194条第1款),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是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而使用,或冒用他人的票据,或签发空头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捏造其他票据事实,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
2022-04-01 15,340 -
哪些企业和个人可以构成票据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刑法第194条第1款),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是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而使用,或冒用他人的票据,或签发空头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捏造其他票据事实,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
2022-04-06 15,340 -
哪些行为构成诈骗发行股票罪
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 (一)发行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二)伪造、变造
2022-05-28 15,340
-
01:13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依据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且是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针对其他非法利益,例如人身利益不是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2、客观要件,诈骗罪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
5,401 2022.04.15 -
01:08
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有哪些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或者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如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主体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欺骗手段,骗取对
621 2022.04.17 -
01:09
如何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以下四点: 1、犯罪主体,诈骗罪是自然人犯罪,单位不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同时根据我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亦不构成犯罪主体,即其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2、主观方面,诈骗罪须由自然人有意行使诈骗行为
973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