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保怎么退保?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关于保险对象退出保险有关事宜的通知》(民办函[1994]39号)规定退出保险可分为正常退出保险和非正常退出保险。因下列三种情况之一退出保险者,为正常退出保险: (1)保险对象的户口由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村户口; (2)保险对象户口迁移而迁入地还未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保险对象在缴费期内死亡。以上情况之外的退保者,为非正常退出保险。办理退出保险的手续如下: 1、退保人要写一份退保申请,写明退保的原因,并附带相关材料,如升学、招工、户口迁移等材料,到乡管理机构办理手续。 2、乡管理机构要对其有关证明审核,并签署意见,与申请退保者的缴费证、缴费记录卡一起上报县级保险机构。县级保险机构要再次对上报来的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退保条件者,要为其核算退还的保险金数额。 3、按民政部[1994]39号文件精神,退还正常退保者和非正常退保者的保险金额,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计算。对正常退出保险者,按年复利7.5%计息退还个人。集体对其补助部分,在扣除管理服务费并按年复利率7.5%计息的基础上,由各地视情况决定退还个人的比例。集体补助不退给个人的部分,记入基金。对非正常退保者,只退还保险对象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本金,集体补助部分的金额,根据不参加保险集体不予补助的原则,原已记入个人名下的集体补助不予退还,记入基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农村社保退保退费条件
农村养老保险退出的条件是:出国定居亡一时段重复参加保险的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不足15年,本人要求不转入农保或者城保,并有书面申请。基本上就这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保手续,其中第4种情况需要在退休前才能办理,其它情况都不允许退保,只能办理转移
2020.01.27 625 -
交社保了怎么退农村养老保险
1、退保人带上身份证、相关的退保材料及事先写好的退保申请到当地的社保管理机构办理退保手续,根据地区的不同所需的材料证明存在一些差异,可事先联系当地社保局咨询; 2、乡社保管理机构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签署意见,将其与退保人员的缴费证明、缴费记
2020.12.28 1,818 -
农村医保怎么退保
1、参保人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提出申请; 2、提交申请相关材料; 3、填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退保申请表》; 4、工作人员对参保人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退保资格,符合条件给予医保退保,出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退款通知单》。
2020.08.28 2,261
-
农村社保怎么退保
根据《关于保险对象退出保险有关事宜的通知》(民办函[1994]39号)规定退出保险可分为正常退出保险和非正常退出保险。因下列三种情况之一退出保险者,为正常退出保险: (1)保险对象的户口由农村户口转为
2022-03-21 15,340 -
农村的社保怎么退
1、农村户口社保可以退保,但是社保里的钱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取出来。 2、目前我国针对退保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仅以下情形可以退保: (1)外地农民工返乡; (2)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而未缴满15年;
2022-11-20 15,340 -
农村社保怎么样才能退保
根据《关于保险对象退出保险有关事宜的通知》(民办函[1994]39号)规定退出保险可分为正常退出保险和非正常退出保险。因下列三种情况之一退出保险者,为正常退出保险: (1)保险对象的户口由农村户口转为
2022-04-08 15,340 -
农村社保办理退保怎么办?
根据《关于保险对象退出保险有关事宜的通知》(民办函[1994]39号)规定退出保险可分为正常退出保险和非正常退出保险。因下列三种情况之一退出保险者,为正常退出保险: (1)保险对象的户口由农村户口转为
2022-04-07 15,340
-
01:05
农村社保卡看病怎么报销
农村社保卡看病的报销如下:如果是一级医院,补偿费用不需要分段,报销的比例是65%。如果是二级医院,县里的报销起付是400,6000以下报销65%,6000以上报销80%。市里的报销起付是600,6000以下报销65%,6000以上报销80%
4,556 2022.04.17 -
01:00
农村社保和城镇社保的区别
农村社保和城镇社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类别不同。两者本质是一样的,统称社会保险,但是不同的类别,这主要是根据人群来划分的; 2、内容不同。城镇职工上的五险,分别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生育
6,047 2022.05.11 -
00:53
社保停了怎么交农村合作医疗
社保停了,交农村合作医疗的方式如下:申请人可携带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员工离职证明等证件资料,前往医保经办机构办理销户手续,再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以及近期的免冠照片等材料,前往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办理参保登记手续。根据相关法律
19,23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