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劳动合同没明写说会买五险一金,但是这国家规定的,能不能去劳动局投诉,能不能一起投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用人单位在合同既满后不续签劳动合同,现实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不续签,继续留用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签劳动合同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期限,办理续订手续。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还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由此可见,如果当事人双方在原劳动合同期满后对继续执行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标准、劳动条件等没有提出异议,应当视为双方默认按照原劳动合同的约定的内容继续履行。 二、不续签,终止劳动关系 当合同期满的情况下,双方协商同意,劳动合同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期满而结束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自2008年算起)。 一般来说,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应当提前30天通知,否则应支付一定的代通金,一般是一个月工资。另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劳动者可以凭有效证明材料,直接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相关的失业保障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不发工资不能向劳动局投诉吗
建议到当地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和投诉,催讨被拖欠的工资。要求解决。劳动监察大队就是处理此类纠纷的专门机构。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
2020.07.04 133 -
五险一金能写在劳动合同上吗?
五险一金作为劳动者非常重要的保障而必须要有合同的文字形式来规定下来,否则单位在劳动者正式入职的时候不给其缴纳就会使得劳动者没有依据去维护权利了。
2020.12.05 231 -
老板不发工资到劳动局投诉劳动局能管吗
老板拖欠工资劳动局当然会管。法律规定拖欠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
2020.06.30 185
-
在劳动局投诉公司五险一金不交去哪投诉
国家强制缴纳五险一金,企业不缴纳五险一金违反国家规定。员工可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登记社会保险但未参保的,由各保险经办部门查处;单位未进行社会保险等级的,
2021-12-12 15,340 -
不交社保只买五险能到劳动局投诉么
五险是法规的,单位不缴纳可以到社保局进行仲裁。 单位必须给在职员工办理社保,社保是法定的,《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规定: 1、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2、逾期不
2022-04-22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能不能得到五险一金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要看你在公司做了有多长的时间,有没有签劳动合同以及购买五险一金,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2022-04-03 15,340 -
拖欠工资能不能直接去劳动局投诉
1、拖欠工资的,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首先应该到所在市区的劳动局对你公司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对此立案,留下你的基本资料.然后去你公司调查了解,事情属实他们会出面
2022-04-18 15,340
-
01:16
协商不一致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否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分类讨论。在符合《劳动合同法》允许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以不用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但如果用人单位在不符合单方面解除的情形时解除合同,则属于违法行为,应当负法律责
5,014 2022.04.17 -
01:14
劳动法规定哪些员工不能辞退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
2,484 2022.04.17 -
00:53
一件事过多久不能起诉
一件事过三年不能起诉。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
4,35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