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通知金支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很多种,但适用代通知金方式解除劳动合同的却只有3种。该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除此之外,无论是用人单位过失性辞退劳动者,还是经济性裁员,或者其他情形解除劳动合同,均无须适用代通知金。因此,有的劳动者在主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赔偿金时,一并主张代通知金,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代通知金,即代替通知金,是非法律用语,《劳动法》中没有代通知金的概念。代通知金是香港和台湾的说法,就是指用人单位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的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提前一个月通知的,以给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代通知金产生的基础在于预告解除,即当一家单位以员工不胜任工作、医疗期满或者客观情形发生重大变化提出解除时,又不愿意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的,才应当向员工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如果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没有代通知金的。劳动合同终止,一般也是没有代通知金的。在劳动者无过失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并没有提前通知的,需要支付代通知金。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而未支付代通知金的,申请劳动仲裁一般会支持。
-
代赔要支付代通知金吗?
不需要。虽然法律保护劳动者,但是也不会满足劳动者提出的对单位赔偿的无理要求,单位既然已经支付给劳动者合理的赔偿就不需要应劳动者的请求再多支付相应的代通知金,否则就是对单位合法利益的严重侵犯。
2020.06.06 193 -
支付代通知金有哪些
在下列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与其解约的,应当支付代通知金: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岗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其他。
2020.11.21 129 -
代通知金支付有哪些
代通知金产生的基础在于预告解除,即当一家单位以员工不胜任工作、医疗期满或者客观情形发生重大变化提出解除时,又不愿意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的,才应当向员工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如果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没有代通知金的。
2020.11.17 166
-
代通知金支付依据
代通知金产生的基础在于预告解除,即当一家单位以员工不胜任工作、医疗期满或者客观情形发生重大变化提出解除时,又不愿意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的,才应当向员工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 如果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
2023-02-18 15,340 -
支付代通知金是什么?
代理通知金的基础在于预告解除,即当一个单位以员工不称职、医疗期满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提出解除时,不愿意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的,应当向员工支付一个月的代理通知金。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没有代理通知金。
2021-11-16 15,340 -
代通知金的支付条件
代通知金产生的基础在于预告解除,即当一家单位以员工不胜任工作、医疗期满或者客观情形发生重大变化提出解除时,又不愿意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的,才应当向员工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 如果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
2023-02-17 15,340 -
代通知金的支付标准
上个月可以支付通知金。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解除劳动合同一个月的额外工资的,其额外工资按照上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2021-12-21 15,340
-
01:20
经济补偿金最多支付几个月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最高不得超过144个月,按规定,如果员工个人的月度工资高于单位所在的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度平均工资的3倍,则用人单位在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时,可按照职工的月
3,711 2021.04.25 -
00:59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谁支付
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通常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伤残等级支付。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等级一到十级都可以申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申请单位或者职工本人,携带规定资料本地社保机构提出申请即可。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
5,386 2022.05.11 -
01:10
什么情况下企业要支付双倍赔偿金
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赔偿金情形如下: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
2,5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