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构成学生伤害责任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动物致害责任构成要件如下: 1、致害物须为饲养的动物,饲养的动物也就是人们占有或控制的动物,处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动物,不是饲养的动物。 2、造成了损害事实。 3、动物的独立动作加害于他人。
侵权行为责任构成要件有这些: 1、发生侵权的行为,侵犯他人财产或者对他人身体造成了损害; 2、侵权行为对被侵害人造成损害; 3、侵权行为和造成的损害有必然的联系; 4、侵权人实施的侵权行为是有过错的。
-
环境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有哪些
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 1、行为违法。指行为人实施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2、行为人存在过错。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3、行为造成危害后果。危害后果不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但在另一些场合,必须产生
2020.07.27 327 -
侵权行为的责任主要有哪些?
首先,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其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
2022.06.04 113 -
构成侵权行为责任要件具有哪些
侵权行为人所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等。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1.04.05 112
-
学生发生伤害事故以学校责任主要有哪些,学生伤害怎么认定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022-04-01 15,340 -
雇主的哪些行为构成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雇主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1、医疗费(A、根据医疗机
2022-04-08 15,340 -
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包括哪些学生伤害责任包括哪些
【第十条】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
2022-04-11 15,340 -
学校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1)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且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2)学校的违法行为;(3)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4)学校主观上须有过错。二
2022-10-28 15,340
-
01:15
未成年人哪些行为要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哪些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二周
4,501 2023.01.14 -
01:07
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条件有哪些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条件有: 1、构成本罪的主体一般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为身体权,即自然人的、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如:用器
1,602 2022.04.17 -
01:22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财产受到损失的人叫受害人。因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虽属既成事实亦不受法律保护,受益人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害人。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调整欠缺法律依据
20,25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