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未超过一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不签;超过一个月,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
不签劳动合同的下面哪些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包括: 1、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 2、如果未签合劳动同,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关系,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3、未签劳动合同能引起固定期限的成立; 4、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为由辞退职工。
2020.02.25 191 -
不签订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责任
1、未签劳动合同需要向劳动者赔双倍工资; 2、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关系,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3、未签劳动合同能引起的劳动关系的成立; 4、用人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为由辞退职工; 5、不能免除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保费的义务。
2020.01.25 251 -
劳动法规定不签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不签订合同的法律责任: (一)支付双倍工资; (二)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关系成立; (三)不将劳动合同交付劳动者将面临赔偿损失之责任。 签订劳动合同的流程: 一、首先要认真审查劳动者的主体资格; 二、双方履行告知义务; 三、签署劳动合同
2020.08.22 94
-
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
2022-04-13 15,340 -
到期劳动者不续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是规定了“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该条法律强调的“用工之日起”,这个用工之日是指劳动关系建立之日
2022-04-11 15,340 -
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
2022-05-07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a、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此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
2021-04-06 15,340
-
01:00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有哪些不同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这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二者是属于劳动关系。而劳务合同是由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者之间签订的,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之中,劳动关系的双方具有从属性
2,332 2022.05.11 -
00:56
不签劳动合同犯法吗
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属于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单位缴纳社保费用、进行经济赔偿等; 2、如公司用工已满一个月但不足一年的,但是拒绝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
5,230 2022.04.15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468 2022.04.17